制片专业大学生处境尴尬 剧组更倾向自己培养(图)——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教育新闻

制片专业大学生处境尴尬 剧组更倾向自己培养(图)

2010年08月20日 13:48 来源:工人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路难行 赵春青 画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从事制片的凤毛麟角

  小胡是北京电影学院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制片方向2010年的毕业生,目前在首都控股集团旗下的一家影视投资公司任总经理助理及执行制片。毕业前,他已与中国电影集团公司签约,后因公司的一个合作项目,被推荐到现公司工作,并签订了较长期的合同。虽然过程有点周折,但毕业后能够对口就业,无疑是幸运的。“我们班大多数同学无缘影视制片工作,有的同学在电视台工作,但电视制片与影视制片有所区别,不算完全对口。”

  据了解,北京电影学院2006级制片管理专业今年共有33名毕业生(包括3名专升本学生),1人保送研究生,2人考上研究生,有四五人准备复习一年继续考研,3至5人已经或正准备出国,另有约10人进入就业实习阶段(包括1人在北京某电视台工作,四五人回老家入职电视台、广告行业),“还有几人‘漂’着,与工作单位正式签约的只是少数,从事制片的更是凤毛麟角。”

  中国传媒大学今年的影视制片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情况同样惨淡,21人中,4人准备考研,1人签约中国电影博物馆,2人签约民营公司做发行,其余的毕业生尚在“北漂”中。

  一位名叫小秋的制片专业学生对笔者说,一些大公司实习期长达1至2年,实习月薪只有300元,虽然转正后待遇不错,但中间要经过严格考察,留用很难;大一点的私营影视公司如保利华亿、保利博纳等,对能力要求很高,做不好就走人,不稳定,而且基本不招聘应届毕业生。

  “刚毕业,没有制片经验,也没有社会关系,很难进入大公司工作;中小型影视公司用人机制又不够健全,毕业后第一份工作不想‘屈就’。”一名制片专业毕业生无奈地说。

  “不如自己培养的”

  制片专业属于综合类专业,培养的是复合型人才,本科4年的学习只能打些基础,真正要成为优秀的专业制片人则需要很长时间。据了解,在美国,导演专业的学习时间为5年,制片管理专业却需要10年。对于目前内地高校培养的制片专业毕业生,许多用人单位表示“用不上”。

  据业内人士介绍,目前一些剧组招聘执行制片人时,很少在乎学历背景,大部分是“熟人找熟人”。“混剧组”出身的制片挤掉了一部分制片专业科班毕业生。

  北京电影制片厂制片室一位负责人对笔者说:“厂里已经很多年没接收影视制片专业科班出身的学生了。”他说,“一般剧组导演多是用自己一手带起来的剧组人员做执行制片。科班毕业的学生有潜质,但是在团队配合等方面有些学院气,相对来讲没有长期在剧组里成长起来的‘听话’。”

  赵君是北京神州影视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的制片人,她曾经是电影学院的学生,虽然进入电影行业已经有些年头,但担任制片人的时间只有一年。“虽然北京电影学院早在多年前就已经开设了电影制片管理专业,但说实话,目前国内还没有哪个成功的电影制片人是仅靠学校培养出来的,制片人需要的经验在学校里很难积累。”

  北京光线影业有限责任公司是国内著名的民营电影公司,继2006年推出第一部作品《伤城》取得8000万元高票房后,《导火线》、《蝴蝶飞》、《深海寻人》、《出水芙蓉》、《阿童木》等商业片陆续上映。光线影业拥有一批著名制片人,然而,其人力资源总监王鑫对笔者说,光线影业近几年并没有在校园招聘中招收该专业的学生,多是公司自己培养的。“在电影产业中,制片人是相对高端的人才,但制片同时又是实操性很强的工种,我们不太了解目前高校制片专业培养模式是怎样的,也不太清楚该专业毕业生能否适应实际的工作;再者,从国内从业人员的状况来看,除了一部分自己做老板做投资,职业制片人普遍水准较低,企事业单位招聘的起薪也较低,著名高校制片专业出身的学生未必能接受,他们也很难从‘扛道具’等基础工种做起,实际的培养过程比较耗时耗力。”

  培养艺术硕士或是可行之道

  在国外,最早的职业制片人是美国的哈帕·英斯,他意识到电影制作系统的高风险性,于是统揽了电影制作的各个环节,改进了美国的制片体系,确立了好莱坞电影中制片人的地位,电影业绩由此大增。这种制片人制度的建立为好莱坞电影走向黄金时代奠定了基础。美国好莱坞电影多年来是“制片人中心制”,而非“导演中心制”。

  而在我国,“制片人中心制”尚未形成。有票房号召力的名导自然不缺投资。对于大部分没有名气的导演,则更多地希望通过制片人找到投资,而制片人为了保证影片盈利,会多方缩减开支,见好就收。许多投资影片的私人老板对影视一窍不通,却自任制片人,很难起到制片人应有的作用。中国电影集团公司董事长韩三平认为,中国电影产业链中,制片人这个环节几乎空白,业界呼吁更多专业制片人的出现。

  而要解决人才培养和行业实际需求脱节的问题,多培养一些艺术硕士或是一条可行之道。

  据笔者调查,中国传媒大学艺术硕士(MFA)也开设了制片管理方向,今年毕业生共16人,其中7人从事制片工作,3人签约事业单位,2人成为公务员,1人从事旅游工作,1人在电视台做播音员,1人在大学当老师,1人签约中国电影家协会。

  相对于本科生来讲,制片管理专业的艺术硕士就业状况有了较明显的改善。该专业教师对笔者称,MFA多招收有一定工作经验的学生,学生积累了一定的社会资源,学习也更有针对性,可以更好地学以致用。

  艺术硕士张忠本科阶段曾投资拍摄一部电影,赔得血本无归。后来成立了一家影视公司,积累了一些实战经验,攻读MFA期间,他专门研究小成本电影的制作,毕业论文写的即是《中国主旋律题材小成本电影的运作模式》。今年毕业的他新投拍了一部青春励志电影,并将一些公益活动与影片的拍摄、发行相结合,在社会上形成了一个热点。他的这部片子被教育部和广电总局评为向全国中小学生推荐观看的优秀影片,取得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双丰收。张忠说:“制片是一门综合的学问,拍摄、发行、宣传等各层面都需要制片人根据市场需求去策划、统筹。这不仅需要专业的知识,还要依靠长期积累实战经验和社会各方面资源。” (侯丽)

    ----- 教育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