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教育新闻

教师节遇上中秋节 家长送礼恐成“月光族”

2011年09月07日 08:55 来源:成都晚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教师节、中秋节,双节将至,给不给老师送礼?如果要送,送什么?成为家长最头疼的事,有的家长甚至花光一个月的工资,为老师买礼物,大喊“伤不起”!而伴随礼物抵达老师手中的,也许除了欣慰,反而还有更多的负担。重视礼仪的我们,怎样过一个真正尊师重教的教师节?

  送什么?

  十个老师各自送啥 “极品“家长抠脑壳

  双节的到来,乐坏了礼品店老板,忙坏了家长。更有“极品”家长称,要在双节期间,一口气给十个老师送礼。

  “不能再送月饼了,老师说月饼堆得吃不完。”中秋节和教师节将至,家住城北的张先生焦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因为再过几日,又到了一年一度的“送礼节”。他13岁的女儿刚考上初中。今年该送什么?如何在这个节日里做到“面面俱到”?成为了他的心头难。

  “伤不起呀!6年了!每年教师节都要送礼。几百元一盒的月饼我们都舍不得吃,送给老师,他却说月饼多得吃不完;后来改送红包,又感觉不方便;送伊藤洋华堂的消费卡,结果老师又说她只逛王府井……”一说到此,张先生就喊头痛。回忆起这六年的“送礼历程”,他向记者大吐苦水。并称,为了娃娃,每一个老师都不敢怠慢。

  “语文老师是班主任,要比别人送得多些;数学、英语丢不起,两个老师必须送;女儿的体育成绩不好,为了让她当三好生,前几天,我才给体育老师的儿子买了一套衣服;除此之外,女儿的兴趣班,钢琴、舞蹈、美术课、游泳课,这些老师多少要送一点;还有小学的两个补习老师,虽然现在女儿初中了,但人不能忘本……”张先生头头是道地说。

  张先生向成都晚报记者透露,“‘一年四节’,端午节、教师节、中秋节,春节更要送大头。今年,月饼票200元一张,鲜花150元一束,消费卡也是400元一张。今年是中秋、教师节挨得近,每个老师至少400元,十个老师就是四千。这个月工资又洗白了。”张先生叹道。

  送这么多,有用么?张先生说,如果不送,心中始终不踏实。“为了女儿在学校有个好的环境,这项教育投资,少不了。”

  节前鲜花店定单骤增

  近日,成都玉林小区某鲜花店老板忙得不亦乐乎。因为再过几日,就是教师节和中秋双节了。而此时,集“天时、地利、人和”的这家鲜花店左边不远处是一所中学,右边不远处是一所小学。花店的老板笑称,不少家长都到他这里下订单送礼。

  昨日,30多个订单中有20个单子都是送给老师的,且每位家长还指定在鲜花上附上一张祝福卡。同样,成都青石桥某鲜花店的生意也一路飙升。正忙着签单的谭老板称:“这个月的订单量是平日的的两倍。大部分客户都在9月10日那天预定了鲜花,不少都是送给老师。”

  收礼反应

  其实不想“被送礼”

  加重我们的内疚感

  “在教师逢节假日收礼这个问题上,很多人认为是师德败坏,可他们不知道我们也很无奈,说句实话,我们是被送礼。”昨日,成都某小学三年级老师徐老师告诉记者,在她教书的八年时间里,有过很多次“被家长送礼”的经历。徐老师透露,记忆最深的一次是,某家长神神秘秘地交给她一个超市的储物柜号牌,让她去看看。打开一看,一柜子礼物,卡片上写着,“教师节快乐,希望在新学期多多照顾我们家孩子”。家长送礼给老师到底有没有用?徐老师表示,“基本上没用。因为在我看来,每个孩子有每个孩子的可爱之处,我绝不会厚此薄彼,我相信大多老师也是这么想的。我也并不希望家长送礼,这会加重我们的内疚感。”

  同样,城西某中学的周老师也称,对于教师节收礼“鸭梨”很大。“ 吃人嘴软,拿人手短。每到教师节,我都不敢开机,也不敢上线。拿了家长好处,就要办事,这样的送礼行为让我反感。老师也是有尊严的,不是用钱买通的。我只想好好的教好学生。”周老师说。

  专家点评

  教师节变“送礼节” 是对教师节的“异化”

  昨日,成都晚报记者采访了四川省教育协会秘书长纪大海,他表示,教师节不是“送礼节”,不要将教师节“异化”。

  “家长和教师之间,本可基于真诚意愿而免于礼尚往来,从而避免给教师节涂抹上更浓厚的利益色彩。但现在愈演愈烈的送礼风,让不少老师烦恼,这也与老师的职业道德相悖。教师节的本质也在于老师和学生、家长之间的情谊互动,不在乎什么名贵的礼品。若要表达心意,学生可以送剪纸,一封感谢信或者一句温暖人心祝福。”纪大海说。

  同时,他也表示,家长没有必要为送礼烦恼,更不要把教师节“异化”。“家长不要为送礼犯愁,如果学生和家长对老师不尊重,即便是买上万的礼品,老师也不见得喜欢,因为她没有收到你任何友好的信息。所以,不要把教师节搞成送礼的节日,否则教师节就被异化了。”纪大海说。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王慧】
    ----- 教育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