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教育新闻

中山大学"最老"教授逝世 曾是岭南语言学界领头羊

2011年09月21日 14:59 来源:南方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中山大学“最老”教授逝世曾是岭南语言学界领头羊
    追忆二三事 “他一生堂堂正正做人,全心全意地育人,呕心沥血地著书。他讲课认真、严谨、有条理,是中大语言学科的奠基人之一,培养了广东几代语言学者。” ——追忆恩师,中大中文系教授傅雨贤不禁潸然泪下 “他从不争名利,真诚待人,生活简单、朴素,很少应酬甚至很少外出吃饭。思维活跃,喜欢学习,直到去世前还看报纸、电视,对最新发生的新闻了如指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笔者昨日从中山大学获悉,继上月该校中文系著名教授吴宏聪去世后,中文系再传噩耗:著名语言学家、中国少数民族语言研究家、对外汉语教育家、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高华年(如上图)因病于本月18日13时45分在广州逝世,享年96岁。

  高华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师从中国语言学界“巨头”罗常培。他的《彝语语法研究》、《广州方言研究》等名作,在语言学界有很大影响。他是中山大学最后一位在西南联合大学工作过的老师,亦是中大年龄“最老”的教授。

  能准确记下任何人类的声音

  高华年,福建省南平市人,生于1916年11月15日。194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文科研究所语学部并获硕士学位。1943年到1946年任西南联合大学中文系讲师。

  抗日烽火期间,高华年师从中国语言学界“三巨头”之一的罗常培。“他是罗常培先生非常赏识的高足。”中山大学中文系原副系主任、语言教研室主任余伟文教授说。

  余伟文回忆,高华年教语言学概论时给他留下极深的印象,学生们十分难驾驭的语言学,他言传身教,辨音、记音的基本功堪称一绝。“世界上任何人类发出的声音,他听后都能用国际音标准确地记录下来,并能复述。”

  1943年,高华年从北大毕业后,经济拮据亟需就业。罗常培专门给时任西南联大哲学系主任冯文潜写了一封信,推荐高华年加入边疆人文研究室。在信函中,罗常培盛赞高华年在昆明近郊所作的彝语研究:“关于借字之分析,及语法之结构,均为前世中外学者所未道及”。

  搜集大量少数民族语言

  1951年起,高华年先后担任中山大学语言学系、中文系教授、少数民族语言调查研究教研室主任、语言学教研室主任、中山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汉语培训中心主任等职务。并先后兼任广东语言学会会长、顾问,中国民族语言学会常务理事、终身顾问,中国语言学会理事,中国对外汉语教学学会顾问等。

  1954年,中山大学语言学系合并到北京大学。高华年留在中大,担任中文系语言学教研室主任,并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是岭南语言学界的领头羊。

  值得一提的是,在建国后的少数民族摸底调查中,高华年也作出了贡献。1951年,高华年曾参加中央少数民族访问团中南分团,调查过粤北过山瑶语,海南侾黎语等,搜集了大量语言材料。事实上,早在西南联大时期,高华年就调查过纳苏语、哈尼语、青苗语、白彝语等少数民族语言。在88岁高龄时,他还牵头主编了《广东省方言志》,并于2004年出版。

  在粤语研究中,高华年也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1980年,《广州方言研究》出版,这是内地第一本全面、系统、深入地研究广州方言的著作,对粤语的语言、语法、词汇和小说、故事、歌谣等都有记录。

  让无数中大人十分感念的是,高华年还是中山大学国际汉语教育奠基人。1980年,在没有专用课室、一块黑板、一盒粉笔的简陋条件下,高华年带领几位教师开始了对外汉语教学。30多年筚路蓝缕,从只有6个学生的培训班,到如今拥有1000多人的国际汉语学院,这其中倾注了高华年无数心血。 (记者/雷雨 通讯员/黄爱成)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吴博】
    ----- 教育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