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教育新闻

南京高校一新技术“摘”掉“塑料有毒”“帽子”

2011年11月24日 16:08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中新网南京11月24日电(葛玲玲 朱俊武 朱晓颖)塑料包装不环保;塑料包装不能装热水;喝了塑料瓶装的热水,残留物质容易进入身体,对身体有害……这些是公众对于塑料瓶的固有印象。24日,南京理工大学公布,该校的一项新技术可以摘掉塑料瓶“不环保”、“含有毒物质”的“帽子”了。

  塑料瓶的主要成分是聚酯。聚酯的生产制备过程中,需要一种催化剂。过去生产时大多采用含有毒重金属的锑系催化剂,对人和环境造成了较严重的隐患,尤其是在受热后,毒素产生的可能性更大。这是塑料瓶可能产生有毒物质的“万恶之源”。后来科研人员使用了钛系催化剂。这种催化剂具有活性高、用量少等优点,但存在分散性差、反应速度低等缺点。

  如今,南京理工大学汪信、刘孝恒、陆路德、杨绪杰教授等发明一种方法,可以生产出高效、环保、安全的催化剂——纳米二氧化钛晶体。该技术可以制备纳米级的超细催化剂。汪信说,晶体很细小,比表面积就会增大,反应活性就相应增强了,催化效果也更加明显了。而且,该技术还采用了无机、有机表面修饰技术,解决了超细二氧化钛在反应体系中的分散问题,提高了催化剂在反应体系中的有效催化活性中心,解决了传统钛系催化剂反应速度低的难题。

  超细纳米级的二氧化钛催化剂是从聚乙二醇体系中提取的,而聚乙二醇无毒。所以,该技术解决了传统锑系催化剂可能有重金属残留的问题。

  原先制取二氧化钛都是在高温条件下完成的,不仅耗能高,而且获得的催化剂催化效果差,制取过程中用到的表面活性剂只能作为工业废水排入环境,很不环保。南京理工大学的新技术可以在低温环境下制备,降低耗能的同时,还可以回收原材料聚乙二醇,令其重复利用。

  近日,该项目刚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世界知识产权组织联合颁发的“第十三届中国专利优秀奖”,可应用于催化、复合材料、化妆品等多种领域。(完)

分享按钮
    ----- 教育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