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字号:

多所大学图书馆拟向社会免费开放引争议

2012年03月26日 10:30 来源:中国广播网 参与互动(0)

  多所大学图书馆拟向社会免费开放 公众叫好高校唱衰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德国的图书馆学家诺德说过:“图书馆不应只为特权阶层服务,应该向一切愿意来图书馆学习的人开放。”而4个世纪后的今天,我国现在有多少图书馆真正敞开大门了呢?

  其实这个数字是多少,可能并不重要。不过很多城市开放图书馆的尝试一直都在进行中。比如上个周,北京110多家图书馆就联合发起了“首都图书馆联盟”。不过,其中“高校图书馆逐步面向社会免费开放”这个消息一宣布,却引来了一场不小的争议。公众叫好,高校却唱衰。首都图书馆联盟成立一周后,北京台记者史喻进行了一番现场调查。

  市民:各校不同的专业,它可能图书馆收集的书也不同,这样能增长自己的一些知识各方面,都很好。

  市民:高校很多图书馆资源藏书非常多的,有些专业书不亚于政府开放的这种图书馆。

  开放大学图书馆的赞同者认为,大学是知识的殿堂,应该服务于知识文化的传播,对于北京和上海这样高校集中、公共图书馆资源缺乏的城市,这无疑是一剂良方。但是反对者也不在少数,其中大多是高校师生。

  学生:比如有些书一共才四五册,老师一说这书好,大家都去借你就借不到,要是还有别人来借怎么办?

  北京大学校报主编汤继强的观点更是明确,他认为开放可以,但应该是有条件的。

  汤继强:对特定群体的开放,目前的情况来讲,高校图书馆已经对特殊群体开放了,指的就是学术界的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对普通的社会公众开放更像是一个噱头。

  “对读者群分类开放”这个观点,实际上跟北大图书馆馆长朱强在12日那次结盟会后的表态趋同。

  朱强:应当说我们的资源还是比较丰富,但是我们的条件也还是比较有限,包括空间的条件、人力资源的条件,敞开接待读者的话是有困难的,因为毕竟我们不是博物馆。

  不管争论几何,在成立首都图书馆联盟这个大背景下,34所高校正在逐步向社会敞开大门,其中藏书多得令人艳羡的北大、清华等12所高校已经对外开放。那么公众在这些开放的高校图书馆借阅图书,到底顺不顺利呢?最近记者以读者身份走访了几家大学,其中数北京工业大学最为“慷慨”。在这里,读者既可以办理月卡查阅图书馆所有开放的书籍,也可以办理年卡将图书借走。在清华、北大,图书馆只提供阅览,借书仅限有长期合作的单位职工。

  记者:请问有那种借阅证么?

  工作人员:没有。

  记者:就不能借书?

  工作人员:对,这个只能当天能到那儿临时阅览。

  根据记者大学期间的经验和实地调查,高校图书馆对社会读者的拒斥,更多的是因为自习、阅览座位的紧俏,而少有师生自己借不到书的原因。有资料统计,一些高校图书馆的部分图书借阅率一直偏低,甚至有的图书长期出现“零借阅”,无人问津。在上海,复旦、交大、同济等十几家高校图书馆十多年前和上海图书馆签订过联盟协议,规定本科以上的持证读者,可以到联盟内任何一家图书馆借阅图书。虽然关于开和不开的论证在上海早以停歇,上海交通大学教授、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依旧认为高校资源的开放面临机制问题。

  熊丙奇:如果仅仅是高校它自觉有可能就会不愿意去开放,因为只会增加工作量,而不可能增加收益。那解决这个问题应该从两个方面着手,一个就是在政府推动下,它实际上应该为这样的开放提供一笔资金。第二个就是激励一些社会中间机构,比如有些机构他们有公益色彩,整合所有社区资源、高校资源、公共资源,建立起一个平台,面向社会居民进行服务。

【编辑:马学玲】

>教育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