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语文教学被指重记住轻思考 作文几成八股文翻版 查看下一页

2012年04月10日 14:40 来源:中国教育报 参与互动(0)

  怎么给孩子解释“水仙花”的定义?“同心协力”是正确答案,为什么“齐心协力”就不对?有文采的作文就得多用形容词、比喻和成语?那个以前喜欢问为什么的孩子,开始谨慎用词;那个以前写“指尖在空气中快乐蹭痒”的孩子,开始背作文。作为汉语主阵地的语文教学,怎样汲取新力量?如何让我们的孩子,爱上汉语,爱上语文?

  4月2日,泰国曼谷市教育局本土化汉语教师启程来到天津师范大学,进行为期1个月的汉语培训和中国文化考察活动。来中国,亲身感受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成为不少海外汉语教师的愿望。同期,2012年孔子学院/课堂、国家公派汉语教师遴选工作已经展开,将于4月22日结束报名,也吸引了各省优秀教师报名。曾赴英国从事汉语教学的刘浩成了同事们咨询的对象。刘浩耐心地回答着同事们的咨询,思绪又回到了两年前的对外汉语教学经历。一边是海外掀起的汉语热,一边是国内语文教学的尴尬,让刘浩感慨不已。

  文字,记住还是思考?

  我们的语文课太强调让学生记住一个现成的内容,很少去问学生想知道什么,为什么想知道这些。所以语文课的任务,更多成了记生词、背课文、做笔记。

  2010年,成都师范银都小学教师刘浩受国家汉办和成都市教育局选派,赴英国考文垂地区两所学校从事汉语教学1年。在有290多种语言可供修习的初级中学阶段,刘浩带两个班共计54名学生,除这些七年级学生之外,刘浩还带有6名高三学生。“与国内语文教学不同,在英国教汉语,必须花很长时间给学生解释汉字的形成,直到两个月后,才可能进入正题。”刘浩说。

  “汉字是汉语言文化的基石,也是汉语的微缩景观,与其他拼音文字不同,汉字有着很强的表意功能,超越了语音的羁绊和时空的界限,这正是那些英国孩子选修汉语的兴趣所在。”刘浩说。

  不过,这些汉语初学者并不好对付。有一次,一名高三学生问刘浩:“‘栩栩如生’和‘惟妙惟肖’有什么不同?”刘浩张了张嘴,愣是没回答上来,思来想去,他先稳住学生,下课后再翻《现代汉语词典》,查到“妙”和“肖”是“如生”的意思,而“栩栩”解释为“生动活泼的样子”,但是到最后,刘浩也没想通这两个自己读书时就常用的成语究竟有什么不同。

  不过,刘浩还是必须给学生一个解释,于是,他回答说:“在汉语里,这两个词是可以通用的。”学生紧接着又问“为什么?”刘浩解释说:“在汉语里,这两个词是近义词。”

  英国孩子在课堂上,常常会不依不饶地问“为什么”,面对这些“为什么”,教法语的老师往往可以延伸为一堂课,而刘浩给孩子们的答复却简单得只有一句话。回国后,刘浩在学校组织的“教师讲坛”上,就汉语教育和教师们进行交流。在刘浩草拟的交流提纲里,有这么两条:“如何解答学生对某个词语提出的‘为什么’?”“我们的语文教学侧重让孩子记住,而不是鼓励他们思考。”

  记住,而不是思考,也难住了不少家长。

  “如何给孩子解释‘水仙花’是一种什么样的花?速求答案。”QQ群里,家长周蕊提出了这个问题。

  有人回复:“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水仙是植物的花,是多年生草本植物,地下鳞茎作卵圆形,叶子条形,伞状花序,花白色,中心黄色,有香味,供观赏,也可入药。”

  周蕊回复了一长串省略号,外加一个囧脸图形。

  又有人回复:“水仙性喜温暖、湿润,又被称为‘凌波仙子’、‘金盏银台’、‘落神香妃’、‘玉玲珑’。”

  “这会不会太抽象了?我还要跟孩子解释什么是‘凌波’,什么是‘香妃’,我孩子才二年级啊……”周蕊感叹道。

  这时,群友孙磊回复说:“买一朵水仙,告诉孩子,这就是水仙。”

  周蕊立刻打了个笑脸符号并说:“好主意!”

  此前,也有人在群里问如何解释“灰溜溜”这个词,标准答案很专业:“第一个意思是形容颜色暗淡,有厌恶的情绪在里面,第二个意思是形容精神懊丧或消沉。”

  孙磊问:“你的孩子本来会用这个词吗?”提问者说:“会,还会造句呢。”孙磊说:“那就够了,会用就行,解释这个词就像解释‘馒头’一样毫无意义。”提问者说:“没办法,作业要求这样。”

  这不是孙磊第一次听见“要求这样”的答复。

  “有一次,我给儿子检查语文卷子,发现有一处老师给了‘叉’,要求根据句子的意思写成语,题目是‘思想一致,共同努力’,孩子的答案是‘齐心协力’,老师判了错,在旁边用红笔写出了正确答案——‘同心协力’。”孙磊说。

  “齐心”和“同心”有什么不同?他问孩子。孩子很茫然,最后说:“老师要求这样”。

  刘浩说:“我们的语文课太强调让学生记住一个现成的内容,很少去问学生想知道什么,为什么想知道这些。所以语文课的任务,更多成了记生词、背课文、做笔记。”

  刘浩认为,作为教师,首先得有一种心态,就是不能讲究经验主义,不要以自己接受的教育以及对某件事固有的理解,把一些内容强加到学生身上。教师的职责虽然是教,但学无止境,教师也不可能什么都懂,什么都对。“教师应该抱着和孩子一起探究知识的起源、发展和内涵的观念去教育孩子,如果语文教学能这样坚持下去,孩子们会更深刻地理解汉语这种最美的语言。”刘浩说。

【编辑:王慧】

>教育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