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北大承诺严查邹恒甫事件 敦促当事人尽快现身

2012年08月28日 09:43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中新网8月28日电 北京大学新闻中心网站今日刊发题为《邹恒甫始终不现身,社会该咋办?》的评论文章。文章指出,严查真相,给全国人民一个经得起历史和实践检验的交代,这是北大在这次事件中所作出的庄严承诺。据校方介绍,目前调查工作遇到的最大困难是找不到邹恒甫,希望他尽快现身。

  全文如下:

  短短几天,“邹恒甫微博”事件所引发的关注度甚或已经超出人们的想象。更超出人们想象的是事件发展的戏剧性,及由此折射出的网络媒介的一些乱象。

  本来自8月21日邹恒甫发布涉及北大院长、教授系主任的微博后,他的“粉丝”一直把他本人看作敢作敢当、与社会丑恶现象作斗争的勇士,并坚信和期待他能拿出证据,进一步说明真相,以此来证明其在自己“粉丝”心目中的“英雄”气概。不曾想,等调足了网民们的胃口,他本人却“隐身”了。除了在网络上发了一些零星的无关痛痒的评论外,再没有涉及该微博实质内容的信息,甚至还在网络上发了一些涉及他和别人个人恩怨的帖子。更令人纳闷的是,当网民们“心急如焚”、“翘首以盼”时,邹恒甫却又开始在微博上谈“网球”了。

  这不能不使人感觉到该事件越来越“蹊跷”了:难道“邹恒甫微博”中的内容只是他在酒桌上道听途说了“一耳朵”,实际上他手里并没有证据,从而缺少了继续“爆料”的底气?难道他还期望回到已被辞退过的北大、去掉令人疑惑的“前北大教授”的“前”字,故不敢直面北大师生?难道他是出于个人恩怨,通过网络来泄愤、来打击报复?难道他是故意制造“噱头”,从而提高自己在网络上的人气、增加微博上的“粉丝”数?难道他是想谋求更高的职位或更好的单位,而借此抬高自己的身价?这一系列的问题,真是让人琢磨不透!

  对于北大来说,“邹恒甫微博”事件所导致的负面影响是严重的。微博中所涉及的内容是人们所不耻的“奸淫”行为,所涉及的对象是北大所有院长、教授系主任。试想,如果这件事情真如“邹恒甫微博”所言,那百年学府的声誉和底蕴何在?中国高等教育的颜面和形象何在?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和创新性国家的可行性和前途何在?斯事之大,牵动全国人民,关乎国家社稷!严查真相,给全国人民一个经得起历史和实践检验的交代,这是北大在这次事件中所作出的庄严承诺。

  “邹恒甫微博”事件出现后,北大即刻责成学校纪委监察部门就邹恒甫微博中所涉及的内容依法依规进行严肃认真的调查核实,并希望邹恒甫对调查核实工作给予支持配合,提供相关依据,也欢迎知情者就邹恒甫微博中涉及的内容依法依规进行实名举报,还向社会公布了北大纪委监察室的联系电话和电子信箱。为了尽快查明真相,北大也想方设法通过电话、电子信箱、邹恒甫所在单位及其亲朋好友与其联系未果。据校方介绍,目前调查工作遇到的最大困难是找不到邹恒甫,希望他尽快现身。网络上也出现了“邹恒甫,你在哪里?”、“邹恒甫,你何时现身?”等敦促邹恒甫尽快站到公众面前说明事件原委和真相的帖子或评论。

  如何面对新媒介时代的社会形象?这是每个单位或个体都很难避免的新课题。北大作为中国高等教育的排头兵,一直是媒体关注的焦点,正所谓“树大招风”。这次“邹恒甫微博”事件中北大直面媒体的做法,是新的舆论环境下媒体应对的一次尝试和探索,也许将成为新媒介时代新闻传播领域的一个重要案例。事件发生后,北大没有回避媒体,而是直接面对媒体,并主动通过媒体及时向社会发布相关信息,积极回应社会的关切。据悉,事件发生后的几天里,北大先后发布正式声明,并多次接受记者采访,及时向社会公布事件的最新进展情况。公众的知情权、监督权通过北大在处理此事件的过程中,得到很好的体现。

  据北大最新调查进展,截至目前,北大纪检监察部门已经完成了对“邹恒甫微博”所涉内容中相关单位、人员的调查,没有发现存在该微博中所涉及的内容。目前北大仍然没有联系上邹恒甫。此前,邹恒甫曾在微博上抛出了此事“我只跟中纪委谈”的说法。事实上,常识告诉我们,不是通过正常途径举报且举报内容不具体,纪检监察机关是很难介入调查的。所以,这种说法是否有“挡箭牌”的深意,令人玩味。

  事件发展到今天,不能不使我们陷入更深的思考之中。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它极大地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扩展了个体与外部世界的交流互动,可以成为“真、善、美”的孵化器。但如果不能确立正确的网络观,不能建立健全网络上的自律和他律,网络也会为“假、恶、丑”肆虐的垃圾场,近年来一系列网络暴力、网络谣言事件伤害了多少个体,又愚弄了多少受众,这不能不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

  试想,在“邹恒甫微博”事件中,微博发布者只需轻松打上几个字,点击一下鼠标,即可完成操作,几乎零成本。而微博发布后,牵动的又何止只是几万北大师生的心,还牵动着众多关心中国高等教育的民众的神经,其波及范围之广、社会成本之大,令人愕然。如果其微博内容属实,付出再大的成本也值得。如果其微博内容为虚,那社会的损失应有谁来承担?事件发展下去,人们不免产生这样的疑问,如果邹恒甫始终不站出来面对社会公众,那社会应该怎么办?

【编辑:肖媛媛】

>教育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