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教授炮轰大学职称评价体系:用论文数衡量不科学

2012年08月31日 11:42 来源:南方日报 参与互动(0)

  中大教授炮轰大学职称评价体系

  表示评价体系对原创性研发教师“不公平”

  昨日,第三届广州论坛专家在中山大学集体接受记者采访,席间,中山大学数学与计算科学学院教授、广州超算中心负责人许跃生“炮轰”国内大学教师职称评价体系,直指利用SCI权威论文发表数量来评价教师水平“不合理”,对在一线企业进行原创性研发工作的教师“不公平”,今年他所带的几个博士由于无暇发论文甚至被迫延期毕业。

  唯“SCI”论引发争议

  “用SCI的标准来衡量学者水平和评定职称,是一种文化不自信的表现。”曾经在美国从事数学教学与研究20年的许跃生直言,自己对中国国内的职称评定体系“不敢苟同”。

  作为广东省计算科学重点实验室主任,许跃生坦言,该中心在组建团队及团队运作过程中却存在“难言之隐”:由于从事学科原创性较强,不少研究工作需要深入企业实践,研发时间长,从而导致目前国内评定职称至关重要的权威杂志论文刊发“产量”较低,目前不少科研人员已经面临职称评定而发表论文不足的“瓶颈”。

  “根据权威论文发表数来衡量一个教授的做法不科学,对产学研相结合的发展也受到一定打击。”许跃生表示,“不少科研人员顶着无法评定职称的风险从事企业研发。”甚至有博士研究生因为从事相关研发工作未获相应职称毕不了业。

  评价体系期待“中国造”

  据了解,南京大学是大陆高校中最早将SCI的论文收录和被引用次数等作为评价院系、教授学者的研究质量水平,以及理科博士研究生教育质量的重要指标。此后,国内不少高校陆续采用这套评价体系,目前全国各大高校基本“移植”此套体系对教师职称进行评定。

  不少教师虽然在产品研发等方面有所贡献,但由于在职称评定方面存在权威论文发表论文数量这个“硬指标”的限制,造成“有功无名”的情况。对此,中山大学副校长陈春声也认为,尤其是工科跟应用学科等较为特殊的学科。

  据了解,目前中山大学在刚刚出台的博士生指导教师遴选通知中,特别针对工科跟应用学科提供特殊的“评定渠道”。

  “只要他们有博士学位,不管他们职称怎么样,只要成就突出,都可以当博士生导师。”不过陈春声坦言,目前中国大学的学术水平总体还与世界有差距,学术界以SCI为主的评价体系仍具有较强的参考价值,“教师职称评价体系应更加多元化,而不是单纯抛弃整个体系,这样的教师评价体系才更加科学、全面。”陈春声表示。(记者/雷雨 实习生/郭翔宇)

【编辑:肖媛媛】

>教育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