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上一页 聚焦最美乡村教师群体:坚守为让更多孩子走出去(4)

2012年09月04日 10:11 来源:央视《新闻1+1》 参与互动(0)

  梁春群:

  真的不想邓老师走,有时还梦见邓老师走了,很害怕,我们在想如果邓老师走了,我们会怎么办。

  解说:

  最纯真的爱也是最沉甸甸的爱,因为这份爱明明已经考取正式教师编制,可以去更好学校的邓丽选择了放弃。因为这份爱,已经30岁还孤单一人的她还要选择继续和山里的娃娃为伴。为爱而留下,邓丽找到的幸福和别人不同。

  邓丽:

  三年来,和孩子们在一起的点点滴滴,他们觉得我就是他们的亲人,其实他们在我心目当中位置更高,他们给我的这种坚强、快乐,给我的这种感恩,让我觉得内心非常宁静。

  解说:

  邓丽找到的宁静是数百万乡村教师的一个缩影,也正是因为这样一份宁静,淡薄名利、志存高远,才能让846万普通教师扎根乡村,即将在今晚完成录制的“寻找最美乡村教师颁奖晚会”标志着这历时三个月的寻找进入尾声。同样也是向这群人、向他们的执着坚守、甘于奉献致敬。届时,十名最美小村教师和四十名特别关注乡村教师的评选即将揭晓。

  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副总监 梁红:

  在基层的这些地方不但是艰苦,不但孩子们需要传授知识,那么在他们的童年,那这段教育可以决定他的未来,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乡村教师教授的孩子在某种程度也决定中国的未来。颁奖典礼其实并不重要,而是开展了这个活动的三个多月,我觉得一直是一种传递感动、传递价值的一个过程。

  解说:

  让像邓丽一样,为了爱、充满爱的老师留在孩子们的身边,依靠的不能只是爱。846万乡村教师肩负的是6600万乡村孩子的教育使命。如何在今天的城镇化进程中让乡村教师安心?《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12年)》对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给予了高度重视,各省、各地也采取了多项措施,提高农村教师生活待遇,为的都是留下乡村教师。

  福建省规定,高校毕业生到乡镇及以下中小学任教的,可直接转正定级,转正定级时薪级工资高定1级。

  海南省把农村中小学教师住房纳入当地保障性住房建设体系。

  广东省落实县域内教师平均工资水平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大体相当、县域内农村教师的平均工资与城镇教师平均水平大体相当等两个“大体相当”政策。

  江西省从2008年起,每年设立1亿元资金用于发放艰苦边远地区教师特殊津贴,2011年增至1.5亿元。

  无论是给予补贴、补助还是保障住房,对于这样的一群人用羸弱的肩膀支撑起乡村孩子的明天,他们的默默无闻让我们的内心涌动着无限的感激,而现今的政策扶植的不仅仅是乡村教师个人,更是农村教育的明天。

  董倩:

  我们不妨看一下《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其中提到:对于长期在农村基层和艰苦边远地区工作的教师,在工资、职务、职称等方面实行倾斜的政策,特别是要完善津贴和补贴的标准。

  那说到这个问题,我们要继续连线袁教授。袁教授,国家的相关政策已经非常明确了这种倾斜的政策,但是您觉得,就是在实际的落实中,要真正地把这个东西落实在实处,让这个职业更具吸引力,您觉得难在什么地方?

  袁桂林:

  刚才我也谈到一点,就是还是要有聘任制,使农村岗位有吸引力,才吸引很多人去应聘,这样才能够解决不平衡的问题。

  另外,农村教师还有一个编制的限制。编制问题,我觉得从2001年开始国家有关部门制定的编制对农村是不利的。2009年有关部门进行了纠正,就是要求城乡统一编制,现在有很多省还没有落实。我了解山东省、福建省已经统一了,城乡统一标准,规定教师的编制。另外有的省仅仅是县镇和乡村统一了,没有和城市统一,这样的做法在很多省还没有推开,所以增加农村教师的编制也是当务之急。这几个方面都解决了,可能对农村教师的目前状况会有很大的改善。

  此外,可能最后我们还要注意,很多农村教师、乡村教师现在的事迹都是他们关爱农村教育事业、关爱农村儿童感动了我们全社会。那么下面我们政府和全社会应该都注意关爱农村教师,这样会对农村教师问题的最后解决奠定基础。

  董倩:

  好的,谢谢袁教授。

  有些乡村老师说到他们为什么留下,说留下来是因为爱。那么有没有可能让这些农村、乡村的教师留下来,不仅仅是出于这样一个比较高的精神层面的一种追求,而是仅仅出于这个职业有吸引力,哪怕仅仅是因为它有物质方面的吸引力,而让他们留下来呢?我想这是应该在每一年一度的表彰这些乡村教师的基础上我们应当思考的一个问题。

  好,今天的节目就是这样,感谢您的收看,再见。

【编辑:肖媛媛】

>教育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