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上一页 媒体析教师节送礼风气:折射教育资源供需失衡(3)

2012年09月10日 10:46 来源:北京晨报 参与互动(0)

  三言两语

  ●教师需要反思——自己应该如何尊师重教,以让教师这个职业具有值得社会尊重的“分量”。——李乾羽

  ●教师节送礼,并非我国独有。国外也有教师节送礼的习惯。比如韩国,由于担心孩子遭到歧视,家长们习惯在教师节送上“寸志”(“红包”);而在丹麦,教师节或教师过生日,可接受学生5美元以下的小礼品。这恰好给我们提供了思路:能不能借鉴他们的做法,允许学生在节日里给老师送一定数额以下的礼品,譬如50元为限?——马达达

  ●尊师重教,一定的表达是应该的。即便是问候,短信、电话、贺卡、鲜花等,作为孩子的一片“心意”,也是“礼”,没必要拒绝。但“重礼”,却玷污了纯洁的师生关系,必须拒收。——张靓

  ●“他律”并非没有。我国《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就有“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便牟取私利”的明确规定。可惜的是,内容较为空泛抽象,很难做出有效界定。为此,不妨给教师建立“师德档案”。——王建

  ●在人情社会甚嚣尘上,应试教育模式如此坚挺,教师评价机制科学性和合理性阙如的当下,要求教师独善其身出污泥而不染谈何容易!——晴川

【编辑:肖媛媛】

>教育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