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媒体追问随迁子女在就读地高考:路还有多远? 查看下一页

2012年10月12日 11:35 来源:人民日报 参与互动(0)
媒体追问随迁子女在就读地高考:路还有多远?
南京某高中迎接高考的高三学生。安 心摄

  随迁子女就读地高考:

  路还有多远(教育视界)

  多年来,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上学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经过社会各界特别是流入地政府的不懈努力,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状况有了巨大进步,入学机会明显增多,就学条件显著改善。但是,在完成义务教育之后不能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又成为困扰进城务工人员的突出问题。前不久,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四部委关于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的文件,体现了党和政府坚持以人为本、促进教育公平的原则和对广大进城务工人员及其随迁子女的关爱。

  本版今天刊发相关报道和言论,与社会各界共同关注和研究这一课题;同时希望各地在制定相关政策时,摸清情况,整合资源,把“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的政策真正落到实处,使之成为真正的惠民之举。

  ——编 者

  10月8日,包括著名法学家郭道晖和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张千帆在内的30位专家学者联名签署了《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就读地参加升学考试的建议方案》,并向国务院、教育部及各省市教育部门递交。

  方案中提到以随迁子女就学年限作为认定“异地高考”资格的主要条件,对进城务工人员的资格认定,应当和随迁子女就学年限基本接轨,不应显著高于随迁子女的就学年限要求等。

  这个方案缘起于今年8月底教育部等四部委出台的《关于做好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工作的意见》,以及教育部部长袁贵仁随后提出的,除了对家长、学生和城市等限定条件分别提出要求外,将准入门槛交由地方政府因地制宜具体制定。

  目前,各省正在结合当地实际情况紧锣密鼓地制定具体方案,很多人对这些方案翘首期盼:这些方案是否能回应人民群众的诉求?随迁子女就读地参加高考,路究竟还有多远?

  现实之问——

  解决随迁子女就地高考问题到底有多紧迫?

  吴女士是北京某教育网站的编辑,老家在山东,已经来京工作15年。儿子昊昊在北京出生,从幼儿园开始就在北京上学,现在读小学六年级,除了户籍卡上的地址,他和班里的北京同学几乎没什么区别。

  从孩子出生的那一天,吴女士就开始考虑孩子未来的教育问题。值得庆幸的是,2003年国家出台文件,允许随迁子女在当地进行义务教育,吴女士一家特别高兴。

  但按照教育部的规定,“高考考生必须在户口所在省(区、市)参加高考,并到当地招生委员会指定的地点报名”。这就意味着,昊昊可以在北京上小学、初中,甚至是高中,但高考时还是要被打回原籍。

  对于昊昊来说,他面临的现实难题是,现在全国有半数以上省份进行高考自主命题,迁入地与流出地高中使用的课本、高考科目可能都不相同。如果他都要回原籍参加高考,就会面临在求学地考试内容不同于户籍所在地所学内容的尴尬。

  在北京,乃至在全国,昊昊并不是特例。据统计,在北京读小学、初中的随迁子女有近48万,相当于本市户籍同龄学生的半数,其他人口流入地区也面临同样的问题。另据调查,目前,我国以农民工为主体的流动人口规模已超过两亿人,有近千万农民工随迁子女分布在不同城市的中小学就读。

  根据国家“十二五”规划,我国城镇化率将由现在的47.5%提高到51.5%,对此,有专家指出,这就意味着今后5年大概会有6000万人从农村转移到城市,更多的流动儿童和留守儿童可能随时转化为随迁子女。

  还有专家指出,近几年集中凸显的随迁子女就地高考的问题是源于2003年出台的允许随迁子女在当地进行义务教育的相关文件。从2003年至今,近10年的时间过去,当时就地接受义务教育的孩子正面临或者即将面临高考。从这个角度看,目前集中显现的随迁子女就地高考问题,其出现或为必然。

【编辑:肖媛媛】

>教育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