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上一页 异地高考、校车安全等新词书写教育新篇章(2)

2012年10月18日 09:33 来源:人民日报 参与互动(0)

  自主招生

  高考招生改革的突破口

  从2003年开始,自主招生作为我国高等教育招生改革、扩大高校自主权的一项重要措施,开始探索起步。通过实施高校自主招生,探索人才选拔制度改革,允许部分高校拿出一定比例的招生名额,选拔那些高考不易发现的特殊才能学生。

  按照教育部要求,自主招生人数不超过自主招生面试试点学校年度本科招生计划总数的5%。入选考生须参加全国统考,成绩达到生源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确定的与试点学校同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这就是说,自主招生是正常的高考招生的一个辅助手段,不是很多家长认为的学校另外招生,而是同样参加高考,只是多加分,一般在20分到30分之间。

  高校实行自主招生的初衷,本是拓宽多元化选才渠道,“不拘一格降人才”。但从各名校制定的招生政策来看,“成绩优秀”却仍是无法绕开的先决条件。被确认有推荐资格的学校,也多为各地的中学名校。

  近10年来,高校自主招生考试亦逐渐由各校分别举行演变成“抱团”进行。通过实行“联考”,已逐渐形成四大联盟,即“北约”联盟、“华约”联盟、“卓越”联盟、“北京高科”联盟。

  针对自主招生联考的几大联盟,舆论反映不一。支持者认为,自主招生联盟为探索一年多次高考作了有益尝试,是今后多层次、多批次高考的雏形。反对者则认为,现在的自主招生联考,只是为了抢夺“尖子生”的竞争手段,没有什么意义,并且还变成了大面积的“小高考”。

  其实,高校自主招生最需要解决的不是“掐尖”,而是给天才、偏才开辟通道。对于教育主管部门和高校自身而言,未来应致力于促进这一招生新模式的发展完善,不断优化人才选拔机制,促进中国高等教育的公平合理发展。

  协同创新

  “2011计划”提升创新能力

  “2011计划”是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的简称,其灵魂是“协同创新”。

  2011年4月,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首次明确提出“协同创新”的概念。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必须大力提升人才培养水平、增强科学研究能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文化传承创新,特别强调高校在“积极提升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的同时,要“积极推动协同创新”。

  2012年,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即“2011计划”)启动,致力于构建更加开放、更加宽阔的协同创新平台,积极吸纳科研院所、行业企业、地方政府及国家创新力量参与高校办学,将带动我国高校办学模式改革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2011计划”向全国高校发出了群策群力、协同创新的“动员令”。中国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华中农业大学联合建立的“玉米水稻小麦生物学协同创新中心”等一批“2011协同创新中心”相继宣告成立。

  据介绍,按照“2011计划”的目标,未来国内一批高校将从重大前瞻性科学问题、行业产业共性技术问题、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关键问题以及文化传承创新的突出问题出发,充分发挥高校多学科、多功能的综合优势,联合国内外各类创新力量,建立一批协同创新平台。

  人们期待,此举将加快高校体制机制改革,转变高校创新方式,集聚和培养一批拔尖创新人才,产出一批重大标志性成果,在国家创新发展中做出更大贡献。

  免费师范生

  鼓励更多优秀学子当教师

  免费,是一个温暖的字眼。

  近年来,我国教育领域的“免费”范围不断扩大,从“免杂费、免书本费、逐步补助寄宿生生活费”到免交学费,从免费师范生到免费上中职,“免费”大餐造福亿万学子,令人喜不自禁。

  自近代师范教育建立以来,国家一直对师范生给予优惠待遇,免学费和其他费用。即使如此,多少年来,当老师苦、而且社会地位和经济收入不高,仍是公认的事实。自1997年以来,在高等院校转型的背景下,师范大学开始实行逐渐收费乃至全额收费制度。此后10年,师范类院校招生困难,学生的报考人数和生源质量逐年下降。

  2007年,国务院在教育部直属的6所师范大学重新推出师范生免费教育,旨在培养造就优秀中小学教师和教育家,鼓励优秀人才长期从教。免费师范生在校学习期间可享受免学费、免住宿费并补助生活费等优惠政策,但也要签订有关协议,承诺毕业后从事中小学教育10年以上。到城镇工作的免费师范生,应先到农村义务教育学校任教2年。

  2011年,首届10597名免费师范生毕业后全部到中小学任教,90%以上在中西部。

  国家免费师范生教育的“示范效应”迅速扩大,2011年,新疆在全国率先全面推行师范生免费教育。此举将从根本上解决新疆农村中小学和学前“双语”师资短缺问题,吸引和鼓励更多青年报考师范专业。

  新课改

  亿万学子迎来学习方式变革

  近10年来,“新课改”风雷激荡,深刻影响到亿万学子学习方式的变革。

  “新课改”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简称。上世纪末,中共中央、国务院提出要“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新课改的目的就是要在21世纪构建起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

  2001年,国家启动新世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经过十几年的实践探索,取得显著成效,初步构建了有中国特色、反映时代精神、体现素质教育理念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

  2004年,山东、宁夏、广东、海南4省新入学的高一学生进入新课程改革,2007年,这批学生首次参加新课改以后的高考。截至2012年,已有2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考生陆续参加新课改以后的高考。

  很多人以为,课程改革就是改换教材,其实这不准确。根据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新课改涉及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方面和课程管理等6个方面。新课改借鉴了先进国家的课改经验,是对世界课程改革潮流的自觉顺应,这一点在高中课改中尤为明显。高中新课改最显著的变化是学生自主选课。学生在完成必修课程的基础上,有很大的“课程选择权”。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人们已经感受到一些变化:各地用的课本是不完全一样的;老师上课不是“紧扣教科书”了;学生的“问题”多起来了。

  伴随新课改的深入推进,高考命题方式将迎来“脱胎换骨”的改变。与之相适应,以自主招生为突破口的高校招生制度改革必将进一步加大力度。人们有理由相信,“新课改”将成为孕育一代又一代优秀人才的深厚土壤。 杨明方

【编辑:姚培硕】

>教育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