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专家热议大学教育质量提升 吁建科学合理考试制度 查看下一页

2012年11月05日 15:58 来源:中国教育报 参与互动(0)

  【提高质量大家谈③】关键词:育人为本

  人才培养:提高质量的重中之重

  向教育教学过程要质量

  如何“聚天下英才而育之”?要向专业要质量,向课堂教学要质量,向考试要质量。要靠王牌专业吸引优秀生源,靠高质量的课堂教学和考试培养优秀学生,形成良性循环。

  第一,加强专业建设,突出专业特色,向专业要质量。

  我们大学毕业每一个人都有一个特定专业,所以,肯定地说,大学教育就是专业教育。办大学、办学院就是办专业。从大的说,我们常说人生有限,所以只能用有限的时间求得一技之长。从历史上看,随着社会分工的细化,社会职业越来越多,大学的专业也越来越多。学生学习就是为了学得专业特长,通过专业特长来谋一份职业,通过职业来回报社会和为社会服务。由此,好大学必定有好专业王牌专业来支撑。建一批好专业,王牌专业,对于吸引一批优秀生源、培养王牌学生,对于增强学校的实力和知名度,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所以我们说要向专业要质量。

  “十一五”期间,学校在专业建设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已增至4个(法学、侦查学、行政管理、新闻学),市级特色专业建设点也增至7个。学校在专业建设方面的重点工作是:一手抓新专业培育,一手抓特色专业建设。在新专业培育上,要重点考虑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专业,培养复合、交叉、边缘型的学科专业,力争做到“人无我有”,领先一步。我们有六个独立建制的法学院,独立建制的学院应该有十分明确的专业及专业方向,这需要各学院要形成各自不同的方向和特点,建设学校的王牌和龙头专业,在全国、全市有一定的知名度,做到“人有我精”。

  第二,继续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向课堂教学要质量。

  学分制的核心是选课制,课程安排菜单化。学生选课就像选择菜肴,只有营养丰富、味道可口的菜肴才会促进人的健康成长,也才能成为首选。同样的道理,只有生动活泼、内容丰富的课程才能促进学生的成长成才,也才会成为学生的选择。

  总体来看,我们的老师在课堂上是负责任的,教学效果也还不错,学生的满意度比较高,但仍然存在诸多有待改进之处,比如在教学方法上,有的老师还在采取填鸭式的老旧方法,满堂灌,比如在教风方面,少数老师做得不尽如人意,有的老师上课就照读多媒体材料,一旦遇到停电多媒体用不了,就不知所措等等。

  那么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我校民商法学院老师孙鹏上课的“三字经”很有启发意义。这个“三字经”就是熟、准、新。首先是“熟”,俗话说,熟能生巧。“熟”就是对所教课程内容要做到滚瓜烂熟,烂熟于心;第二是“准”,即定义概念要准确不能含混不清,老师必须对所教授内容精确掌握;第三是“新”,即讲授内容要有新意。可见,老师要在提高课堂质量上下功夫,让学生真正对课程感兴趣,学有所得。

  第三,加强考试在教学环节的作用,向考试要质量。

  有人说,考试是人类文明的一大发明。这句话我看一点也不为过。众所周知,考试在教育教学中有三大功能:诊断、检验、激励。随着社会竞争的日趋激烈,考试虽对人们形成压力但其功能和作用不但没有被消灭和弱化,反而进一步得到了加强。在学校人才培养过程中,考试本身是教学的重要环节,对教育活动具有很强的检测导向作用,一套科学合理的考试制度对创新人才的培养具有很好的促进激励作用。

  考学生,其实是在考老师。怎样把考试制度建好用好?命题质量高低与否,这是对老师的考验。命题既要突出教学重点不偏离教学大纲,又要难度适中激起学生兴趣,这需要老师花费大量心血。增加考试次数,既增加编写试题的时间又增加阅批试卷的时间。如要评讲考试,还需要时间备课。所以说,要在学生身上多用一份心,首先老师就先要出一份力,多考学生实际就是多考老师自己,对学生严就是对老师自己严。老师要真正成为教学的主导,就得掌握考试这根“指挥棒”,做到教学考试融为一体。向考试要质量,这实际上对上课老师提出了更高要求,不但需要我们的老师集中精力提高业务水平,改进教学方法,高质量完成教学大纲、教案和重要知识点的传授,而且还需要我们老师更多关注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考试成绩。(张国林 作者系西南政法大学党委书记)

【编辑:肖媛媛】

>教育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