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河北承德“独手园丁”绘圆“桃李梦”

2013年04月18日 17:24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中新网承德4月18日电 题:承德独手园丁绘圆“桃李梦”

  作者 张帆 咸立东

  他年过五旬,以校为家,以家为校,爱护学生就像爱护自己的亲生子女;他为了教育,痛失自己的女儿,却坚强地昂起头不放弃信念;他面对山区的贫困与落后,把所在的小学建成了河北省名校;他左袖筒总是空空的,左手已经“下岗”好多年,所有的事情都只靠一只手;他用一只手撑起了一片天,画圆了一个梦,哺育了满园桃李。

  他就是河北省宽城满族自治县峪耳崖小学校长——马笑冰。

  “愚人村”文盲变秀才

  手,手,手!1976年,刚刚18岁的马笑冰左手被铡草机铡碎了。他,哭了。理想变成了幻影。

  如果你常说地上只有阴影,那是因为你总是低着头走路。高中毕业的马笑冰很快将悲伤抛在了脑后,决心当一名老师。他说:“我就不信大庙沟飞不出金凤凰,山里人出不了秀才郎。”

  地处燕山深处的宽城满族自治县大庙沟村,是一个离县城70多里远,全长25华里的偏僻山村。多少年来,这里交通不便,经济困难,人们的文化更是落后。村里人将“敌敌畏”当成了“敌敌涕”打到高粱地里,致使大片青苗烧死;年轻的姑娘要给当兵的未婚夫写封情书,要跑遍十里八村的求人代笔;个别钱迷心窍的人,还变着法子哄骗不识字的乡亲们……大庙沟村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愚人村”。

  贫困的大庙沟村养不住老师。公费老师来一个,走一个。四年级的老师竟是五年级刚毕业的学生,他们“现买现卖”,新一代的“阿混”又步起了“老愚人”的后尘。

  刹时间,马笑冰要当小学老师的消息,成了大庙沟村的头号新闻。有人说:“不缺胳膊不少腿的人多了,怎么找个‘独臂人’?”也有人说:“比他强的人不知换了多少,不都是一个鸟样,他能交出几个像样的学生来?”难怪人们发牢骚,多少年来大庙沟村小学能上中学的有几个?寥寥无几。

  1976年6月,马笑冰担任了大庙沟村小学五年级毕业班班主任。一进教室,就听到学生喊一个叫“愚老头”的学生。原来,这个学生叫张万国,17岁了。上学8年只念到四年级,升五年级的时候语文、数学两门功课加起来,才考了86分。上课了,别人都在听讲,唯独他满不在乎地用小刀刻“三味书屋”。马笑冰真想训他一顿,但是忍住了。吃过晚饭,马笑冰到张万国家摸底测试,发现他的基础实在太差了,连二年级的课程都掌握不牢。

  从此,马笑冰每天晚上都主动给张万国补课,而且逐渐消除了他的自卑心理。升学考试,张万国竟以双优的成绩考入了峪耳崖中学。“愚老头”变成“秀才”了。这个喜讯像春雷一样在大庙沟村震天响,乡亲们服了。

  多年来,马笑冰任教的毕业班的毕业率、巩固率、合格率、升学率均达100%。

  老师兼职做“保姆、勤务员”

  4月17日,马笑冰笑着对记者说,当时的大庙沟村小学一穷二白。一进校门,他的心里就像压了一块大石头:教室因年久失修漏出了土木架子,破烂不堪;有的学生缺书少本、没有桌凳,只能站着听课;教师的办公室又矮又破,阴暗潮湿,甚至听说夏季长蘑菇、爬进来蛇是常有的事。

  学校的教室缺门少窗,冬天即使生着火炉,也是暖前胸冻后背。随着严寒的一步步逼近,凛冽的北风吹得同学们个个发抖。当时马笑冰教的是毕业班,由于这个班基础又不好,时间又紧迫,为了不耽误学生的学习,他就把全班同学领到自己家里上课。没有黑板,就把家里的面板翻过来代替,用毛巾做板擦。孩子们有的坐在炕上,有的坐在椅子上;座位不够,他就把亲友、邻居的椅子搬来,硬生生把自己的家变成了“临时学校”。一天下来,一个本来就很破旧的小屋,被折腾得乱七八糟,但看到学生天天在进步,马笑冰心里十分高兴。就在这样艰苦的教学环境下,他整整坚持了五年。

  平时,哪个学生有困难,马笑冰都伸出热情之手。14岁的学生刘小军父母离婚,母亲改嫁,父亲在一次车祸中丧生,刘小军和70多岁的奶奶相依为命,因生活艰难,多次退学。马笑冰几次做刘小军的思想工作,都无济于事。他看在眼里疼在心上,于是就把刘小军接到自己家,和自己一起吃住。一天放学后,马笑冰发现刘小军没回他的家,四处去找,直至天都黑了,突然听到哭声,原来是小军正趴在父亲的坟上悲伤地哭泣。

  一天,马笑冰让小军跟他回家,并让妻子多做了几个菜,小军奇怪地问:“老师今天为啥做这么多好菜啊?”他笑着说:“你想想,今天是什么日子?”刘小军这才想起来是自己的生日,顿时眼泪扑簌簌地落在饭碗里,“老师,我没有家,您就是我的父亲。”这期间,刘小军的书费、杂费全都是由马笑冰负担。毕业时,刘小军以双科186分的好成绩考入中学。事隔多年,现在的刘小军早已大学毕业,在天津市工作。

  2006年,马笑冰的学生李冬兰得了白血病,一筹莫展。她的奶奶孔繁珍感激地对记者说:“孩子在北京住院时,马老师两次为孩子捐款3000多元,并连续4年为她上保险,学费书费全免,要不是他,我的孙女小学都毕不了业,更不用说上初中了。”李冬兰现在病情稳定,已经升入初中了。

  马笑冰以前的学生龚正对记者说,“一个坐垫、一支铅笔、一袋药片,谁也算不清马老师在我们身上花了多少钱。”但马笑冰看到所有学生在校园里快乐地生活,心里就像吃了蜜一样甜。

  “学校就是我的家”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就在马笑冰的事业刚刚起步的时候,不幸的事情发生了——他不到一周岁的女儿夭折了。两个月前,女儿周身发黄,当时妻子也卧病在床,妻子几次催他带孩子到医院看一看,由于教学忙脱不开身,直到女儿不能吃奶了,他才带孩子到青龙县医院去检查。“为什么现在才把孩子送来,你这个家长是怎么当的?!”大夫见着他就训斥道。妻子急得直哭,他心里更似油煎。由于女儿病情重,又疏于照料,女儿去世了。

  面对这个惨痛的事实,马笑冰痛不欲生。岳父责骂他,“你说,你没早没晚在学校忙乎,究竟图个啥?”是啊,图啥?马笑冰一年的教学补助才70元啊!在人们已习惯穿西装打领带的上世纪八十年代,这几个钱连半套中山装都买不上。

  1990年,马笑冰被调到峪耳崖小学教六年级数学课,兼任峪耳崖小学校长。然而上班不到两个月,峪耳崖小学的27间教室有18间被确定为危房,不允许学生在里边上课,这可难坏了他。马笑冰到处奔波,先后集资20万元,终于盖起了学校第一栋教学楼。两年后,又集资25万,盖起了第二栋教学楼。这两座楼的横空出现,在全市引起了不小的反响。他并没有就此止步,一鼓作气做出了峪耳崖小学远景规划。到了1993年,又筹措资金32万元,建起了第三座教学实验楼。

  一边给六年级上数学课,一边跑资金,马笑冰累倒了。他得了急性胰腺炎,发烧四十一度,住院三天就跑回工地,白天坚守在工地,晚上去医院打吊瓶,连续三年的端午节、中秋节都没回家。

  面对一座座崭新的教学楼,马笑冰没有满足,为了改善办学条件,他拿出自己的积蓄,又向亲友借款20余万元,建起了标准的实验室、图书室、多媒体、语音室等12个标准多功能室,按省颁一类标准配齐了各种教学仪器,峪耳崖小学一跃成为承德市一流的农村小学。

  当一辈子教师不后悔

  进入上世纪九十年代,宽城的经济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一些人暴富了,可马笑冰每月只拿300多元工资,身边的教师放弃教育,投身经济大潮;铁矿老板多次聘请他为铁矿的管理人员,年薪20万元,送一辆小轿车,他都没有动心。

  马笑冰被评为河北省特级教师后,上海、大连、广东等地的学校多次高薪聘他,他还是没有动心;县里领导提拔他到教育局工作,被他谢绝了。说到底,是他舍不得山里的孩子。

  “教书育人是我心中的理想,三尺讲台是我人生的追求。”马笑冰把全部精力都倾注在教学研究上,他为市、县教师上示范课、观摩课60多场,听课教师达2万余人次,多次受到好评。

  马笑冰不断探索,勇于创新,改革了传统的管理模式,狠抓了体育、文艺、劳动实践、课外阅读等特色项目。学校体育队连续十余年在县运会取得好成绩,并为省、市输送优秀运动员20余名;文艺节目年年获市、县级奖励;2010年,他们排练的舞蹈《祖国的歌》在中央电视台乡村大世界栏目播出。

  马笑冰的事迹被写入《中华魂· 中国百业英才领导大典》,他获得了“全国师德标兵”、“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中国改革功勋”、“人民教师奖章获得者”、“中国新闻人物”等荣誉称号。然而,这些辉煌的成绩的创造者却只有一只手。(完)

>教育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