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上一页 村小陷尴尬境地:十年难招一教师 一人教五六门课(2) 查看下一页

2013年05月21日 09:32 来源:半月谈 参与互动(0)

  解决农村教育人才短缺从三方面入手

  2012年11月13日晚,在十八大新闻中心举办的网络访谈上,教育部部长袁贵仁表示想要解决农村教育人才短缺的问题,可从如下三方面入手:

  一是完善补充机制,让农村教师下得去。在部属师范大学实施师范生免费教育,共招收6.3万名学生,毕业生中的92%到中西部中小学任教。实施了特岗计划,招聘30万名毕业生,其中80%留在当地从教,给农村教育带来了新的活力。

  二是改善地位待遇,让农村教师留得住。实施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绩效工资制度,向农村地区倾斜。实施农村教师周转宿舍建设,改善农村教师居住条件。最近,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进一步明确提出,对长期在农村基层和艰苦边远地区工作的教师,实施工资倾斜政策;对在农村地区长期从教、贡献突出的教师加大表彰奖励力度。

  三是提高业务水平,让农村教师教得好。实施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帮助350万名农村教师提升素质。各省也都面向农村教师开展大规模培训。把好“入口关”,积极推进教师资格考试和定期注册制度。改革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落实向农村学校倾斜的政策,建立健全农村教师职业发展通道。

  袁贵仁表示,教育部未来将在改善农村教师待遇、加强培养培训、推动城乡教师流动等方面下大力气,努力把农村教师素质和农村教育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央视网,记者 郑根岭 周红艳 程冲)

  地方声音

  “编制短缺”成农村教育发展瓶颈

  按照国家对教师配备数量要求,我国多年来一直执行学生教师“19比1”的比例。但是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这样的编制设定明显落后。教师编制数无法满足实际工作需要,教师不能生病、不能请假,农村音体美专职教师尤其短缺……

  在太原市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组织召开的几次义务教育发展座谈会上,教师编制不合理、缺编严重成为各方代表普遍反映的问题,教师编制不足成了影响教育事业长远发展的瓶颈。

  教师短缺问题严重如今,随着农村人口外出到城市打工,很多家长把孩子带到了城市读书,农村学校萎缩明显。在农村生源流失的同时,教师编制也越来越少,很多百名学生以下的学校面临着“拉不开栓”的局面。

  按照国家规定的师生比“1比19”的比例,一所拥有百名学生的小学,只有6个教师编制,其中包括了校长。这6个老师要带六个年级的所有课程,包括语文、数学、英语、品德、科学、美术、体育、音乐、综合实践九门课程。这意味着一个老师带一个年级的课程。理论上来讲,这些教师都要做全科教师,门门课程都能拿得下来,而且平均每个教师一周要上30节课,远远超出了普通教师的工作量。

  听起来有点不可思议的事情,如今却成为不少农村学校的真实写照。由于编制有限,大多数学校选择先配语文、数学等主课教师,这样音体美等课程大多数都由语文或数学老师兼任。老师负担过重,教学质量难以保证。

  校容量大的学校,情况虽然好了很多,能保证各个科目的专职专任教师,但依然问题重重。

  按照目前的编制比例,大多数学生都是教师全员代课。教师岗位都是“一个萝卜一个坑”。一位校长无奈地表示:“我们的老师不能生病、家里不能有个事情。因为他要是不来上课,他的班级可能就没人带了。”

  盼望更合理的教师编制核定政策在编制限制下,很多教育的正常工作由于缺乏储备教师而举步维艰。

  太原市教育局师训处处长李瀛介绍,教师培训是教育工作的一大重要内容,但是要想抽调教师外出学习培训却是个难题。比如“国培计划”,国家每年投入两个多亿来培养“种子教师”,太原市每年大概有300个名额。但是由于“国培对象”都是骨干教师,这些教师在学校承担着教学重任,要抽出几个月参加培训都非常难。

  太原市教育局人事处处长郭平玲也表示,目前我市每年新招聘教师数量和自然退休数量大体相当,教师数量并没增加。这些新教师一入职就上岗,缺乏足够的学习时间。而部分县区由于教师数量超编,已经有四五年没有招聘新教师。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不同的学段增加了诸如综合实践、通用技术等新的课程。但由于教师编制不增加,专职教师短缺明显。

  对此,太原市教育局负责人认为:“合理的编制设置应该有一定比例的空编,这样将有利于教育事业的科学发展。”(太原日报,记者 岳娟红)

【编辑:王永吉】

>教育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