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缓解高考焦虑 改革当有实质突破

2013年06月06日 15:16 来源:齐鲁晚报 参与互动(0)

    眼下,高考依然是多数人的一道人生单选题,高考焦虑并不只是因一场考试引起。如何引导每个孩子能有自己的选择空间和发展道路,是更长远的问题,这需要全社会的努力。
  □本报评论员 赵丽

  一年一度的高考即将拉开帷幕。在我国,恐怕还没有任何一场考试能像高考这样引发全民关注。每到这个时间点,高考焦虑的话题总会被提及。
  “十年磨一剑”,考生、家长、老师为高考悬着心是非常正常的,这是人之常情。不过,近年来,高考焦虑似乎愈演愈烈,不时出现家长要求邻居“不能深夜冲马桶”、毒死池塘青蛙这类的新闻。
  虽然被批评为“兴师动众”、“行为失范”,但家长也有深刻的无奈。眼下,高考依然是多数人的一道人生单选题,只有考上好大学才能证明个人能力,才有机会获得一份体面的工作。大家已经形成了这样的认识:有了文凭不一定能走遍天下,没有文凭却会“寸步难行”,不走高考这条路而要获得上升空间,很难行得通。而且,高考的机会只有一次,这次发挥得好不好,对人生的影响实在是太大了。
  其实,在许多家庭,高考程序从孩子一出生就开始启动了,这是一场旷日持久的煎熬——要挤破头让孩子上个好学区,要盯紧他的每次考试甚至每次家庭作业……高考无非是最重要的战役,大家都最大限度紧张起来了而已。
  高考焦虑之所以难以缓解,首先与“一考定终身”有关。在2010年7月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高考改革的基本框架和总体思路已经确定:打破一考定终身,探索政府宏观管理、专业机构组织实施、学校依法自主招生、学生多次选择的考试招生新模式。但是观察近些年来各地进行的高考制度改革,多是在改革考试科目上下功夫,并没有改变集中录取制度,多数学生依然每年只能考一次,每次只能获得一张录取通知书,这一次要考不好多年的学习就算白搭了。连被寄予厚望的自主招生改革,也被批评是在向”小高考“靠拢,学生的选择权没有增加,反而成为学校抢生源的手段,加重了家庭和社会的焦虑情绪。
  目前,部分省市已经从英语听力考试入手,开始实践“一年多考”。由一考变多考,可以降低考试选拔人才的偶然性,使高考不再是一锤子买卖。但是,也有不少人担心,此举如果操作不当,很可能出现有多少次考试就参加多少次的局面,那样考生和家长的压力依然很大。
  显然,高考改革是复杂的。正如教育部长袁贵仁所言,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是最综合的改革,这涉及人才培养模式,教师教书育人和学生全面成长,涉及国家怎么选拔人才。此事事关重大,公众不愿意它成为“乱折腾”,但也不希望改革老是原地踏步或者走碎步。决策者不妨拿出更多的勇气和智慧,多啃“硬骨头”,在稳妥、科学的基础上,做出一些实质性突破。
  当然,高考焦虑并不只是因一场考试引起。如何引导每个孩子能有自己的选择空间和发展道路,是更长远的问题,这需要全社会的努力。

【编辑:王安宁】

>教育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