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评论:从浙陕高考错题看“高考风险”

2013年06月13日 13:53 来源:北京青年报 参与互动(0)

  浙江和陕西两地陷高考错题风波,6月9日,浙江省教育考试院召开情况通报会,就6月7日高考语文作文题中的错误进行了更正,并向广大考生表示深深的歉意。同日,陕西高考命题组就英语B卷第36题选项重叠向考生致歉。

  舆论普遍肯定了两地及时道歉的态度,并和2003年的江苏错题风波相比,认为这是一种进步。在2003年的江苏高考错题风波中,江苏教育考试部门对12位院士及公众要求“纠错”的呼声,一直未作回应。

  浙陕两地教育考试部门及时道歉,总体上是值得肯定的。当然,这种“认错”和高考错题的严重程度有关。客观而言,浙江、陕西两地的高考错题,并不影响考生的答题,也就不会因为考试部门“认错”而影响到高考的分数以及之后的录取。不同的是,当年江苏的错题,直接影响到这道题目的得分情况,进而,如果考试部门承认出错,就将彻底改变高考录取的大局——按照当前的高考录取制度,一分之差也将改变录取结果。这或许就是江苏教育考试部门拒不承认错误的根本原因——一旦“认错”,势必引来当年录取大乱。

  其实,对当年江苏高考考题那样的错误,教育考试部门是更应该认错并纠错的,包括重新组织考试。然而考虑到认错的成本、重考的成本,重大的错误,反而一直不被承认。这显然是十分荒谬的。

  这种荒谬的认错态度,从一个侧面暴露出我国高考制度的风险。以一次考试的成绩,作为所有高校的录取依据,并按分数高低结合志愿投档、录取,这导致高考成绩不能有丝毫差错。如果考题出错,哪怕是一道分值为一分的题目,也将彻底改变高考录取的结果和每个考生的高考命运;如果考试阅卷草率,一个学生的试卷出现纰漏,就将改变全省很大一部分考生的成绩排名。

  解决这一问题,当下的思路是,强调考试组织、出题、阅卷的责任心,不要出现丝毫错误。但是,必须注意的是,不管怎样严格执行考场纪律,不管怎样要求出题者有责任心,以及强调阅卷的准确,都不可避免有差错。尤其是阅卷环节,近年来媒体的曝光显示,抢“工期”、节约成本的快速阅卷,令考生和家长十分忧虑。鉴于每一分都将影响录取,教育考试部门也就不会承认某些环节的问题,也不愿意接受公众的监督,而往往是自顾自地宣布高考成绩权威、可靠。

  要避免考试错误对高考录取的影响,只有改变一次考试,以及用一次考试成绩为唯一依据进行录取的方式。如果一年可以考多次,每次考试成绩都有效,考生可以用最好的一次成绩去申请大学;如果大学在录取时,只是把统一测试的成绩作为一方面的评价因素,还要结合考生中学学业成绩、大学面试考查成绩进行录取,那么,一次考试的偶然性,以及一次考试的错误,就可得到校正。

  这不但是应对考试安全问题的有效措施,而且,也是我国考试招生改革的出路所在。众所周知,“一次考试、集中录取”不但制造高考焦虑,而且也限制高校的招生自主权,更重要的是,这种完全按计划进行的录取方式,已经严重落后于时代。一名考生在高考过程中,根本无法自主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学校和专业,因为他们不能确保自己能不能被一所大学录取;在高考之后,填志愿成为考验所有考生和家长的又一大问题,而为了被大学录取,避免志愿填报的风险,考生又不得不填报自己不感兴趣的专业。

  我国大学毕业生就业从1993年就实行自主择业,可直到今天,高校录取还实行计划录取,计划性质的招生和市场性质的就业,本就存在难以调和的矛盾,这也是我国大学生就业陷入困境的重要原因。所以,不管从降低“高考风险”的角度,还是从维护考生权益的角度,以推进大学自主招生,解决大学生就业困境计,现行的高考考试录取模式都必须改革了。

  熊丙奇(上海 教师)

【编辑:朱峰】

>相关新闻:

  •  

>教育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