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评论:从前高考成本低廉其实只是虚幻美好

2013年06月13日 17:30 来源:成都商报 参与互动(0)

  高考备考成本30年来涨幅超过8万倍!有网友开出了这样一份36年来的“高考账单”,数据惊人得很容易生发出“过去多么美好”的情绪来,特别是在人们对应试教育与单一高考制度不满的当下。

  但这只不过是个并不科学的数据圈套。从上世纪70年代“喝一碗绿豆汤、怀揣俩鸡蛋进考场”,到现在“一对一补课、特制营养餐、租学区房”,高价备战高考现象的存在虽然值得反思,但却不能用现实的弊端,就必然得出“过去美好”的结论。

  在高考制度并轨前,算起来低廉的高考成本其实“代价不菲”。计划经济体制下多种招生计划、招生形式、收费标准、录取控制分数线的鱼龙混杂,其存在本身,就是对大多数考生最大的不公平,更别说毕业后还要由国家运用行政手段强行分配。你看到了“过去读大学费用很低,而且不少专业还有不菲补贴”的美好,但却不可忽略,教育成本只是更多被财政支付,但它“赎买”的,却是对教育资源及就业自由的牢牢“掌控”,你实际得不偿失。并轨后,虽然教育成本支付向个体传移,家庭要承担自己缴纳部分培养费的负担,但却拥有了统一招生标准的公平,以及双向择业的自由,这种家庭教育成本的增加,其实是社会的一种进步,而进步当然有代价。

  这位网友的算法其实还有一个极大的误差。不可否认,现在家庭对孩子学习的平均投入比以往肯定会有所增长,这恰恰说明人们对教育的重视程度远超从前。但从他列举的高考成本来看,有些根本不是必需的,也并非每个家庭都需要支付,其中多数是在社会不良风气影响之下的一种病态。可再多的教育投入,都需要通过孩子的努力学习来得以消化。

  家长们不断地物质高投入,不过是希望能够为孩子博一个好未来。但最终的比拼,依然是实力,是学习,这才是应考的根本。失了这个根本,再有钱的父母,也只能最终做出亏本买卖来。

  当然,这样的现象也反过来提醒我们的高考及高招制度,应更多地保持和保护好与必需成本相匹配的底线,无论是分数线也罢,还是给予奖学金也好,要让每一个努力学习且成绩合格的孩子,只要满足必需条件,就能有机会接受公平的教育。这样,才能对过度物质攀比之下的不良现象予以纠偏,也能保证每一个孩子不会因家庭财力不够而与高考这样一次机会失之交臂。

  □成都 曾茜

【编辑:朱峰】

>相关新闻:

  •  

>教育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