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中国大学50强”榜单出炉 根叔领跑校长榜

2013年06月18日 09:36 来源:京华时报 参与互动(0)

  近日,中国人民大学高等教育研究中心发布了2013年“中国大学50强”榜单排名。该榜单2008年第一次发布,今年已经迎来第六个年头。今年,课题组根据中国教育发展趋势和顶尖大学的发展状况,对排行榜的指标体系和排名方法进行了改进和创新。今年,北大仍然位居大学榜第一,但在同时发布的“2013高考排行榜”上,清华文科和理科得分均超过北大居首位。

  数说榜单北大连续六年第一上外上升7位

  今年是中国人民大学高等教育研究中心第六次发布“中国大学50强”排行榜。与大学排行榜同时发布的还有2013高考排行榜。

  记者发现,六年来,北大一直排名第一。整体来看,与去年相比,今年排在前10名的大学大致稳定。除了上海交通大学与南京大学名次交换外,西安交通大学取代南开大学,进入前10名。今年,上榜的北京高校有16所,占据“中国大学50强”的三成还多。

  相比往年,排行前50的大学波动不大,大部分名次波动在3名之内,比如北京外国语大学和北京邮电大学,都上升了3名。上升最多的是上海外国语大学,上升了7个位次。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首次进入“中国大学50强”,北京林业大学和西南财经大学则不再榜上有名。

  清华高考榜居第一文科理科均超北大

  在今年的高考排行榜上,清华依然位于榜首。与以往北大文科分数最高、清华理科分数最高的局面不同,今年,清华大学无论是文科得分还是理科得分,都高于北大,成为绝对的第一名。

  从综合得分看,清华、北大两校位于第一军团,综合得分达到98分以上,而接下来,复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四所学校的得分相对接近,都在92-95分。南京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同济大学和浙江大学等学校位于87-90分的区间。

  榜单变化

  首次引入学科权重系数

  学科建设指标一直是“中国大学50强”榜单核心竞争力指标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年,排行榜在之前的评价体系基础上,增加了学科权重系数,并将一级学科排名这一指标所占的权重从以往的10%提升到了20%,将全国重点学科的权重由30%降至20%,二者一增一减,各占一半的权重。

  之所以对于评价指标和排名方法做出调整,课题组组长胡娟教授介绍,大学的学科结构决定大学发展的类型,学科的水平决定大学发展的水平。2013年1月,教育部学位中心发布了最新一轮一级学科排名结果,一级学科排名由国家教育主管部门评定,结果具有权威性、综合性和代表性,尤其是第三轮一级学科排名的方法,各方反映良好。

  胡娟教授表示,榜单在总体权重设置上对一级学科排名和全国重点学科排名的权重做出调整,也是为了使对高校学科建设的考察和评价更为科学和符合实际情况。

  深度解读

  学科资源高度集中北清人占比超1/3

  课题组调研发现,中国高校学科资源高度集中,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高校具有更为明显的学科优势。考察学科排名第一情况,共有51所高校获得了115个第一(含并列第一),其中,有49所部属高校。也就是说,占全国2409所普通高等学校(本科院校)2%的高校获得了全部学科排名第一,且基本被中央部属院校包揽。其中,北大、清华、人大三校共获得39个第一,占排名第一学科总数的三分之一还多。

  课题组成员沈健介绍,323个排名前三的学科中(含并列),部属院校依然获得了近90%的优质学科资源,北大、清华、人大、复旦、浙大5校占排名前三学科数的30%以上。

  基础学科重视不足更看重学科应用性

  通过对比分析中美一流高校学科排名中前50情况,课题组发现,美国高校相对更为重视基础学科建设,中国高水平大学的理科基础学科覆盖率比美国一流高校低12%,文科基础学科覆盖率低30%。

  比如说天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学校工科实力强劲但在理科基础学科上表现不佳;西安交通大学在文科基础学科似乎投入不大,却能拥有排名第一的商科。

  另外,国内高校似乎对学科的“应用”特质更为看重,基础学科中应用性较强的计算机、经济学设置比例、学科排名明显高于其他偏重理论性的学科;应用学科中,社会需求较为强烈的商学、法学、工学等学科设置比例不仅高于教育、艺术等应用学科,也要高于生物、文学、历史等基础学科的设置比例。

  留学生榜北语居首复旦超北大成第二

  据教育部统计数据,2011年来华留学生中学历生共有118837名,比2010年增长了10.6%。课题组成员舒颖岗介绍,今年参评的83所高校接收的来华留学生为48610名,与前两年相比,保持了年均10%左右的稳定增长,与全国高校留学生增长的水平持平。

  总体来看,2011年,全国接收留学生的高校、科研院所有660所,参评排行榜的83所大学仅占其中的12.6%,但接收了超过四成的来华留学生,显示出中国高水平大学的强大吸引力。在本期排行榜中,北京语言大学依然占据留学生榜的第一,复旦大学超越北大在该指标上排名第二,清华大学居第三位。

  论文发表外热内冷“根叔”领跑校长榜

  课题组研究中发现了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即各高校在国际上发表论文的数量呈明显的上升趋势,但在国内论文发表则呈现出逐年下降趋势。

  课题组成员分析,高水平大学CSSCI论文发表的下降,很大程度上是由各高水平大学在教师考核过程中更加关注国外论文发表,对国内论文发表的数量要求降低所致。

  胡娟教授认为,大学国际性的提升,带来了更多的国际发表,中国高水平大学正以更开放的姿态展现于世界面前。但是,社会服务是大学的重要职能,尤其是人文社会科学,主要目的在于基于国内情况、解决国内问题,将最好的科研成果发到国外刊物,其实无法有效地为国家发展服务。而以英语为主的国际发表使得一些专注国内问题但英语不是很好的学者有被边缘化的趋势,这样的科研氛围其实未必有利于学术发展。

  此外,通过对大学校长网络知名度的长期跟踪,舒颖岗表示,大学校长的更迭带来的往往是知名度不同程度的下降。然而,网络知名度具有累加效应,通常在任时间越长,其网络知名度也随之上升。今年,华中科技大学校长李培根(“根叔”)继续位居“校长榜”榜首。

  高考榜启示

  有效利用高考榜填志愿

  在“中国大学50强”发布的同时,“2013高考排行榜”也同时出炉。近日,全国912万高考考生走进考场。除了北京和上海是考前填报志愿,其他省份的考生均需要在近期完成志愿填报。课题组成员沈健表示,利用高考排行榜的文理科排名,可以有效地指导考生填报志愿。

  他介绍,高考榜主要是对一所大学在各省、市、自治区的平均分分别进行标准化以后,根据各校在各区域招生人数加权平均,分别得出文、理科的高考排名,再根据各高校文理科招生人数比例,得出高考招生的综合排名。

  2013高考排行榜(节选)

  排名大学名称   理科得分文科得分综合分

  1 清华大学 99.68 98.88 99.61

  2 北京大学 98.95 97.60 98.35

  3 复旦大学 95.65 93.32 94.98

  4 上海交通大学 95.10 90.89 94.80

  5 中国人民大学 93.09 91.85 92.44

  6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92.40 92.40

  7 南京大学 90.82 88.08 89.98

  8 上海财经大学 89.52 87.99 89.16

  9 同济大学 88.81 81.34 88.23

  10 浙江大学 88.09 85.32 87.74

  高考志愿填报窍门

  选择离家更远的学校

  课题组调研发现,南方高校在南方有较为明显的招生优势,尤其是上海、江苏的高校较为明显。而北方高校,尤其是东北高校,在北方的招生较好,南方招生则落下10名甚至20名。比如华东师范大学文理科在南方的排名均高于北方排名,其中,文科高出13位,理科高出21位。而哈尔滨工业大学、东北师范大学等高校则在北方排名更高,文科高出南方22位,理科高出南方13位。沈健认为,在考分有限的情况下,考生可以选择离家相对较远,但实力更强、更加适合自己的大学。

  高考志愿填报窍门

  选择“性价比”更高的学校

  有的学校综合实力并不强,但因为拥有所谓的“热门学科”,或者地处北京、上海等国际大都市,高考分数居高不下。有的大学实力很强,由于种种原因却不为考生所知。

  比如中国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四川大学、中南大学等高校,高考排名与综合排名相差都超过20位,这类学校就属于“性价比”高的学校,考生可以优先考虑。

  高考志愿填报窍门

  选择拥有全国最好学科的学校

  大学所学专业很大程度决定了未来要从事的行业,专业选择至关重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热门专业和冷门专业会发生变化甚至对调,但无论专业多么冷门,毕业于领域内最好专业的毕业生从来不愁“销路”。考生不妨仔细研究一下教育部最新的一级学科排名结果,有些高校录取分数并不高,但在某些学科上却有着很强的学科实力,考生不妨考虑这些学校的强势专业。记者 张晓鸽

【编辑:王浩成】

>教育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