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最难就业年”10万毕业生合肥觅饭碗 增加3万

2013年06月20日 15:29 来源:合肥晚报 参与互动(0)

  毕业季,合肥将为高校毕业生推出丰盛的“就业大餐”。6月19日,记者从合肥市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上获悉,从7月份开始,一系列就业活动将接踵而来,帮助高校毕业生度过“最难就业年”。

  今年高校毕业生约有10万人

  高校毕业生是就业的“大头”,去年,合肥新增就业人数约14万人,其中70220人是高校毕业生,比例超过了一半。记者了解到,去年本市高校毕业生总就业率很给力,达到了95.4%。

  今年被誉为“最难就业年”,合肥的就业压力也不小。今年,合肥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大军,预计人数将会有10万人。

  10万就业大军,这个数字是怎么算出来的?合肥市人社局局长朱正跃告诉记者,今年安徽省应届高校毕业生人数近30万,按照合肥市吸纳1/3来算,得出合肥今年高校毕业生预计10万人。这个数字虽然是理论上的,但却具有现实意义。

  事实上,近年来,随着合肥市区域特大城市建设和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及历年高校持续扩招,合肥高校毕业生和进入合肥就业的高校毕业生数量,持续稳定增长。2011年,合肥接受高校毕业生6万余人,去年这个数字变成了7.2万。从数字的增长幅度我们可以看到,合肥今年的就业压力十分严峻。

  “受择业观念的束缚、就业技能的缺失以及就业结构性矛盾等影响,合肥市高校毕业生就业任务很繁重。”朱正跃这样说道。

  转变就业观念或能柳暗花明

  要在困境中立于不败之地,高校毕业生自己还得转变就业观念。

  “从7月到9月,我们会开展一系列的就业服务活动,推动高校毕业生就业。”朱正跃介绍,就业服务既包括平台的搭建,也包括政策的引导。

  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同时,用人单位同样面临招工难。“用人单位紧缺两类人才,一个是行业领军人才,一个是一线生产人才。”而高校毕业生在就业时“高不成低不就”,使其无法成为用人单位需要人才。

  朱正跃表示,高校毕业生就业观念转变,也是缓解当前就业压力的关键。

  就业情报

  本周六体育场有招聘会

  本月底,2013届大学毕业生就要陆续离校了,这个时候,“就业”再次成为公众热议话题。

  记者了解到,6月22日,合肥市体育馆将有一场大型综合性人才招聘会,提供各类工作岗位8000多个,不少企业在职位要求描述中均标明欢迎应届生投递简历。除了每周六的现场招聘会外,招聘会主办方也将举办一系列的区域性网络专场招聘会和行业专场来帮助高校毕业生突围“史上最难就业季”。

  企业和求职者如何应对最难就业季?主办方负责人建议,企业应改变用人观念,大胆使用应届生,合理储备、培养人才;而对于求职者,应调适好心态,从基层做起,要有职业规划意识,不能太在意短期的起薪,积累经验和能力最重要。

  政策支持

  合肥拟出鼓励政策 让高校“委培人才”

  “订单式”培养紧缺人才,向来是职业技术院校的事。6月19日,记者从合肥市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领导小组会议上获悉,人社部门计划出台鼓励政策,让高等院校也参与订单委培,为紧缺人才开设新专业。

  小额担保贷款将有细则

  今年,合肥将深化“省会经济圈”劳务协作机制,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在推进城镇化过程中,解决好农民工的就业、落户、子女入学、社会保障等实际问题,有序推进农民工市民化。

  在政策扶持方面,合肥市将落实税收优惠、金融支持、资金补贴、场地安排等具体措施,支持民营经济吸纳就业。为创业者“输血”的小额担保贷款政策,今年将出台实施细则,并健全创业培训、小额担保贷款、信用社区联动机制。

  或鼓励高校“委培人才”

  记者还从会上了解到,市人社部门计划出台鼓励政策,扩大人才订单委培的覆盖面,高等院校或将成为紧缺人才的摇篮。

  经过调查,合肥市人才匹配率为1∶1.5,也就是说市场上提供3个岗位,能胜任的求职者只有2个。还有一些紧缺高级人才,甚至重金难求。改变人才匹配率较低的问题,“订单委培”是很好的途径。只不过,目前合肥人才“订单委培”的覆盖面很小,通常是职业技术学院和企业之间的合作。“我们正在考虑出台鼓励政策,让合肥更多的高校参与这种人才培养模式。”合肥市人社局局长朱正跃透露,合肥或将通过财政补贴等鼓励政策,让高校开设专业培养紧缺人才。(记者 罗敏)

【编辑:张培坚】

>教育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