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高考报志愿:孩子去省外 父母难割舍

2013年07月05日 16:19 来源:新华日报 参与互动(0)

  7月4日17时前,江苏考生对高考志愿填报进行最后确认。纠结于高招地域选择的考生,尤其是一些在一本、二本分数线上“低空飘过”的考生,必须作出选择了,而这份纠结恐怕会延续经年。

  “最好省内,最多到上海浙江”

  发挥失常、想留长三角、可也不愿将就一般的学校,扬州中学强化班的灿灿(化名),就自己的情况,说“很难找到可以填报的合适志愿”。

  “她的目标学校原来是上海交通大学,平时成绩也挺好的,‘小高考’是两个A两个B,而这次考场发挥失常,比本一分数线少了6分。”灿灿家人告诉记者,为了照顾她读书,从初中开始全家就在学校附近租房子,灿灿自己也很努力,逢年过节都不出来玩,“本以为可以拿个好成绩,没想到……”

  这样的分数,可以尝试填报中西部较好的大学,而父母却不希望她离家太远:“上大学跑那么远,不放心。地域选择上,最好是省内,最多到上海、浙江吧。”

  然而,填报省内的志愿,她的分数比较尴尬。父母希望她能填到省内211大学的二本专业,于是,选择范围又大大缩小,直到截止日期,一家人还在为填报纠结不已。

  “如果不是上清华、北大或分数同自己预期的差太多,一般来说,江苏学生首选省内高校。”东南大学通信工程专业毕业生李斌表示,非常理解这种纠结的心情,前一阵他还在为老家海安的一名考生排解郁闷心情,“他比本一线差3分,还是想报省内高校。县城的孩子,对外省高校信息的了解也少,加上家长保守,不希望孩子走得太远。”

  江苏考生在选择大学时不愿“走出家门”,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不少家长认为“留在这里上大学将来找工作更有优势”,同时,在省内读大学,4年的大学时间也能为个人将来发展聚集起人脉。

  选择省外,冲的是大学“牌子”

  “本一线上10分,也正是一个尴尬分数——南京高校恐怕报不到好的了。”昨天,南京中华中学的理科生朱小雨,既纠结又无奈地在志愿确认书上签了字。小雨父亲是一位高校老师,深知高校毕业生的就业之难,他认为,现在的填报必须与以后找工作联系起来,“除了要考虑专业,也要考虑大学的‘牌子’,与其在南京上一个普通的高校,还不如去省外的‘985’或者‘211’高校,将来毕业或考研也都容易一些。”

  在填报志愿前,小雨做足了功课,“分数出来之后,最纠结的不是选专业,而是省内省外的学校选择。我的分数,省内只敢填报本一线左右或是本二线高分段学校,不如去外省,竞争也没这么激烈。也许生活条件差一些吧,反正我的适应能力强,不碍事的。”这位“95后”一脸淡定, “第二志愿是郑州大学,稳一稳;第三志愿是东北大学秦皇岛校区,这算是保底的。”

  泰州兴化中学的房同学,目前已决定第一志愿填报成都某高校。她也是经历过一段纠结的:“我才比本一线高出十几分,志愿不好填。去年本来可以去本二学校,但我想读本一,就复读了一年。今年成绩出来,填南京、苏州的本一学校竞争太激烈,不如填报外省的保险一点。而且,爸妈也想让我出去历练,他们说‘距离不是问题,是好学校就行’。”

  东南大学招生办主任蔡亮认为,根据以往招生情况,如果比一本线高出30分左右,可以考虑选择中西部的一流高校,“这个分数,在本省可能只能填报二流的一本学校。”

  独一代,家长比孩子“更保守”

  “本来上大学就是从笼子里放飞的,只是可怜了我老爸老妈。他们一直想让我离家近一点,方便他们照顾。”作为独一代,朱小雨说出了很多同龄人的心声。他所面临的,不仅是个人的选择,更是整个家庭的纠结。

  南京29中教务处主任袁京莉,已有多年指导志愿填报的经验。对于志愿地域选择的纠结,她表示:“其实孩子对地域倒不太纠结,他们愿意往外跑。纠结的是家长,舍不得孩子。江浙一带,确实是教育资源丰富,氛围好,离家又近,‘独一代’家长当然希望孩子留在身边。”

  她分析道,“中西部可能地域偏远,有些城市比如成都、武汉,教育氛围也不错。中西部的分数线肯定比省内低,综合考量,去中西部的好学校未尝不是好选择。而且,长期在同一地域生活,接触的是同质文化,对孩子眼界、成长都是一种限制。家长应当扭转‘为孩子包办一切’的习惯,不妨把孩子‘放养’出去,接触其他地域的不同文化元素有利于青年人的个性发展。”

  如今在深圳发展的盐城中学1992级毕业生刘一名,当年读大学就选择了长沙。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坦言,对当年的选择感到庆幸:“第一,到外省读大学,对人的性格塑造起到了重要作用。大学时期,正是一个人性格形成的关键时期。江苏人比较内敛,而湖南人则敢拼敢闯。仅从这一点看,我也建议江苏的孩子到湖南、湖北、东北等这些‘更具血性’的地区读大学;第二,远离家乡,也可以培养一个人独自处理事情的能力,对未来的工作、社交也是大有好处的。”(刘烨 葛灵丹 杭春燕)

【编辑:朱峰】

>教育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