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山寨大学”还要潜伏多久?

2013年07月22日 16:55 来源:西宁晚报 参与互动(0)

  正值高校招生紧张有序进行之时,网上一份《百所中国虚假大学警示榜》引发关注。据调查,上榜的“山寨大学”虽有官方网站,但招生电话与办学地址大都伪造,名称也经常以假乱真。此类学校往往属于职业培训机构或者公司,通过中介等渠道招生,难以追责。

  从“野鸡大学”到“中国假大学”,“教育李鬼”、“山寨大学”不断易容改貌,让人不禁替学子们捏一把汗。如果“李逵们”有力行其道,“李鬼们”还会那么猖獗吗?

  所谓有需求就有市场。“李鬼”盯上的是家长的要求:咋地都要上大学;瞄准的是学生的心态:有文凭即可,学什么再说。社会上对文凭病态般的崇拜,自然让文凭成为敛财工具。

  这不能怪学生,“学什么无所谓”在整个高等教育圈里普遍存在,“专业不喜欢”、“大学吃喝玩”、“就业靠爹娘”成了“顺理成章”的求学路径。许多地方的高等教育就像是“空心汤圆”,外衣美丽,但大学四年的收获也就剩下毕业时的那张纸。

  也不能怪家长,毕竟在社会上,这张纸太重要了。归根结底,我们对人才的评价,始终走不出文凭高于能力的思维定势。西方人“辍学创业”这类故事在中国几乎是天方夜谭,但更要命的是,太多按照我们这一评价体系拿到正规文凭的毕业生们又难以立足于社会。

  说到底,要消解社会的“文凭情节”,打击“李鬼”只有一条路,那就是让“李逵们”都站出来。试想,如果学生在求学期间都能有切实的收获,提高自身能力,文凭又岂会是大学的全部?反之,空有文凭的学校即使上了也是浪费宝贵光阴。这样一来,恐怕不单是“李鬼”,就连一些不按教育规律办学的正规高校都要自危。

  但眼下,最要紧的是想方设法让更多学校做好“李逵”,办出特色,提高质量,脚踏实地,积累口碑,以学生为重。虽然相比论文排行、学科评比,这些难以考核,但必须作为衡量高校发展的软指标。不然,“李鬼”横行,“李逵”必然无力。

  ●欣 桦

【编辑:朱峰】

>教育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