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男子代课8年自掏腰包建校舍教山里娃 家中仅3电器

2013年07月26日 09:25 来源:云南网 参与互动(0)

李成龙在新教学楼上课

  男子代课8年自掏腰包建校舍教山里娃 家里仅有3样电器

  8年前,因为一个承诺他成为一名代课老师;结果也是因为这个承诺,原本说好代课3个月,他一“代”就是8年。

  在这8年期间,校舍成为危房,他在自己家里建盖教室给学生上课。原因简单而朴实,他说,看着孩子们在那样的环境下读书,“实在看不下去了!”。

  8年间,周围的人慢慢富裕起来而自己依然经济拮据,这个曾经乡里的“高材生”选择默默地坚守。

  面对离校远和父母都在外打工的孩子,他让孩子们寄宿在了自己家里,面对家人的反对,他认为:“都是附近村子的人,要互相照顾。”

  他就是李成龙,红河县车古乡利博村委会娘普小学的代课教师。正是这个只有初中文凭,连教师资质都没有的代课老师在边疆山寨履行着教师的职责。

  如今,说起自己,他常自豪地告诉大家,他的学生有的考上了大学,有的成了村里的干部,而他还将继续坚守……

  一句承诺代课至今

  1993年,在当地“高文凭(初中文凭)”的李成龙开始担任当地夜校的老师。2005年3月,利博完小娘普小学仅有的一位老师调离,娘普小学的30多名学生失去了启蒙老师。当时的利博完小校长找到了李成龙,请他在新教师到岗前负责一下教学工作,李成龙爽快地答应了。

  可谁也没有想到,这3个月的“临时”教师工作,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李成龙一干便干到今天。

  娘普小学为隔年招生,只有一年级和二年级,学生人数在30人左右。这些学生来自小学附近的3个村寨。刚上任,李成龙就到各小学去听课取经,借来其他教师的教案认真研读,还请别人帮他购买教育学相关书籍学习,他很快掌握了教育教学原理,学生成绩也不断提高。

  据介绍,他任教8年来,娘普村10岁以下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许多他曾经教过的学生读上了高中,考上了大学。当地干部介绍,就在今年,李成龙教过的学生中,一个叫做王桥辉的学生考上了西南大学,而去年也有一位叫做王杰飞的同学考上了一所农业大学。

  两年自建新校舍

  2005年,李成龙担任代课教师不久,娘普小学原来的校舍因年久失修,墙面已严重扭曲,随时有坍塌的可能。学生在教室上课时,经常有瓦片、墙皮和土块掉落,严重威胁学生的生命安全。看到这一情形,李成龙忧心忡忡,他找到当时的利博小学校长,请求更换或改善教学环境。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李成龙将学校搬到自己家的走廊上开展教学。

  李成龙家的居住环境也不理想,走廊是用木头搭起来的,一面靠墙,三面亮光。李成龙考虑再三,决定自己盖一间教室。

  就这样,李成龙拉来黄土,自己做出一个个的土墼,乡里给他提供了20多块石棉瓦,请人在自家主屋边上垒成了一间20平方米左右的教室,摆放了10套桌椅。2007年5月,孩子们从走廊搬进了新校舍,再也不用担心瓦片掉落和挨冷受冻。

  学生寄宿老师家

  娘普小学有来自娘普、俄龙、普然等3个自然村组的学生前来就读,家住普然村的8岁学生王义东父母均在外打工,家中只有高龄的爷爷奶奶在家,小孩子自己不敢走3公里多的山路去读书。每学期开学之后,他就搬到李成龙家中居住,直到一学期结束,再由李成龙送他回家。

  多年来,像王义东这样寄宿在李成龙家的孩子有多少,李成龙自己也记不清了。

  直到现在,新学校建了起来,李成龙家里还寄宿着一名叫做王一丹的孩子。李成龙介绍,王一丹今年6岁,父母都在个旧打工,便交由李成龙照顾,她已经在李成龙家待了一年多。李成龙准备新学期开学便送小一丹读一年级。

  觉得对不起家人

  自2005年任教以来,李成龙不论寒暑,始终坚持按照规定组织教学活动,教学成绩不断提高,他所带的班,在历次村完小年度考评中都能名列前茅,由于工作出色,还多次受到县乡两级党委表彰。

  记者问:“看着别人家外出打工,发展生产增收致富起来,再对照自己教书育人却清贫了这么多年,有没有想过也出去搞生产,让别人来当这个代课教师?”李成龙沉默了很久,说:“放不下!”

  李成龙说,最对不起的人是妻子和孩子,他每天早上起来上课,中午做一下家务,下午继续上课,晚上给学生上自习。却让妻子自己一个人去搞生产,搞发展。每每看到妻子瘦小的身子背着一大捆柴火,背着一大筐猪草时,他总是感到一阵阵愧疚。两个孩子结婚的时候,他甚至连一件像样的家具和嫁妆都没有给他们。家里仅有的3样电器:电视机是儿媳妇的嫁妆,电磁炉是儿子打工买回来的,只有一个小小的电饭煲是他买回来的。(易科彦)

【编辑:肖媛媛】

>教育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