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外来人员子女入学陷瓶颈 专家建议阶梯式入学标准

2013年07月26日 11:17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中新网杭州7月26日电(记者 汪恩民 见习记者 邵思翊 实习生 吴婷婷)杭州总与“天堂”的美名接近,当她面对的不仅是慕名而来的中外游客,还有源源不断的外来人口时,天堂是否依然热情欢迎?

  外来务工人员携家带口地来到杭州工作生活,他们子女的上学问题该如何解决?杭州的教育资源又该如何分配?

  家长:事实情况符合条件入学却成难题

  2007年,安徽人李荣(化名)便到杭州打拼奋斗,当在这里站稳脚跟后,他把女儿媛媛也接来共同生活。今年年满6周岁的媛媛到了读小学的年纪,夫妻俩兴冲冲地为孩子到附近的莫干山路小学祥符校区报名时,却因暂住证曾中断的问题,被拦在了入学的门外。

  “从实际情况来看,我们符合政策所说的入学条件,为什么不能上学呢?”李荣所说的政策系2008年推出的《杭州市义务教育阶段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在杭入学管理暂行办法》。

  该办法规定:其父母或法定监护人在杭州已取得暂住证实际居住一年及以上;同时其父母一方或法定监护人与杭州用人单位签订一年及以上劳动合同或取得工商部门的营业执照,并按规定在杭州交纳社会保险一年及以上的,方可申请入学。

  因暂住证中断使得女儿无法在杭州上学,已有6年生活时间的“新杭州人”李荣有些不甘心。

  校方:教育资源严重超负荷

  李荣为女儿报名的是莫干山路小学祥符校区,隶属拱墅区祥符镇。祥符镇作为城乡结合部容纳了2万多的常住人口和12万多的流动人口,莫干山小学祥符校区是周边唯一能够接收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学校。

  该校集团副校长周国丽告诉记者,根据杭州市教育局规定,父母双方已在杭州连续居住一年及以上,一旦中间曾发生中断,便不符合入学条件。像李荣这样的情况,孩子便只能回到原籍接受义务教育。

  周国丽介绍,根据6月22日、23日及29日报名数据统计,符合入学条件的学生达到430人。而拱墅区教育局今年给该校的招生计划为6个班,每班33人。

  事实上,这并非该校首次超负荷接受入学生源。建筑面积仅为3200多平方米的校舍里,挤满了25个班级,每个班级的人数平均为40人,其中最多班级人数可达46人。

  在周国丽看来,该校在接收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上,承受着巨大压力。由于校舍紧张,学校将音乐教室等多个专业教室取消,转而用作学生的普通教室,保证学生能够上学。

  与正常小学的课桌椅的规格不同,莫干山路小学祥符校区的学生有着定制的课桌。为了使得教室内能够容纳足够数量的课桌椅,这些学生的桌子要比正常学校的长度缩短8厘米,宽度减少5厘米。

  “我们学校本来地方就小,操场上根本站不了那么多学生。高年级的学生都是站在走廊上做早操的。”该校一位负责后勤的老师透露。

  教育部门:目前不会取消入学条件

  记者了解到,莫干山路小学祥符校区不过是杭州市“幼升小”问题的一个典型代表。面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杭州市教育局也着实犯难。像李荣一样,因暂住证等原因不符合入学条件的杭州主城区共有3800余人。

  杭州市教育局初中初等教育处处长蒋锋表示,因暂住证中断而无法入学的人数每年都不少,这也是目前存在的最大矛盾之一。杭州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的条件较为宽松,家长只要在一年前提早准备,在杭入学并非难事。

  他坦言,现下对证件等方面的要求设置不甚合理,但目前尚无更好的解决办法,而放弃准入条件也不存在可能。“这个口子不能放,放的话整个教育就崩盘了。”

  蒋锋的担忧也不无道理。他告诉记者,2013年杭州主城区小学入学的招生计划为2.9万人次,符合条件的实际报名人数近3.1万人次,仅满足符合条件的人数已有些困难。

  据了解,2002年以来杭州市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数量从2万增至2012年的22万,平均以每年2万人的数量递增。“一个学校一个年级一个班就是200个人,一般规模的学校,一个年级4到6个班,2万人的话,每年要新建100所学校。从这个数字上来讲,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蒋锋说。

  他告诉记者,由于外来务工人员的流动性,目前学校的建设等还只能按照之前百户比的计算方法。现在能够做的是,便是像莫干山路小学祥符校区一样,通过扩班或改建专业教室等各种办法来容纳更多的学生。

  杭州市教育局统计显示,2012年杭州主城区招收的小学入学人数中,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已占44%。杭州主城区小学小班化已达近60%,由于扩班需要,现今仅在各个实验学校班级中保留。

  蒋锋介绍,教育部门也曾考虑引入社会力量办学解决该问题,但由于场地、师资等原因民办学校的发展艰难,导致各地的积极性不高。“不同层次的学校,要采用不同的扶植办法,这个我们也在研究。”

  2013年4月,杭州市教育局推出预登记制度,摸底预测入学人数,提前做好教师配备等相关工作。

  “现阶段,我们要去探索怎样能够更好地预测的办法。”蒋锋说。

  专家:入学门槛的设定值得商榷

  记者了解到,在经济较为发达的北京、上海等沿海大中城市,均面临着教育资源严重紧缺的困境,如何更为公平地分配教育资源是个全国性的难题。

  蒋锋认为,其中最大的矛盾是如何科学地设定入学条件。目前浙江省主要对外来务工人员的居住时长、社保缴纳等方面做出要求,但其公平性、操作便利性都值得探讨。“我觉得,杭州这个(入学)门槛的把握、操作上,能不能再想想办法。”

  杭州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教授指出,杭州市现阶段的政策严重违背教育发展规律。在目前的经济发展条件下,所谓的教育公平并不能实现。

  “从法律角度来看,符合条件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是有权在杭州读书,但这也看杭州自身教育资源的承受能力,并不是必须要接纳他们。”该教授表示,目前杭州市的教育资源远不能负荷不断涌入的外来人口,资源紧张的局面将愈发严重。

  考虑到公平和公开,该教授建议公开学校的招生计划,在满足本地生源的基础上,将剩余资源分配给外来务工人员子女。

  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政府管理系主任范柏乃则提出了一个阶梯式的入学标准。“设定一个标准,在杭州工作多少年便可以享受什么样的政策。”他认为,这样可以避免李荣这样因证件不合格不能入学的情况。

  范柏乃表示,考虑到外来务工人员流动性过大,政策上应对长期稳定留杭的外来务工人员有所倾斜,首先保障这部分人的权利。目前过低的入学门槛使得大量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能够在杭州入学,这也为政府财政带来了巨大负担,与之相对的是人口流出地教育资源的空置。

  他建议,从国家层面上而言,可尝试财政转移支付,加大对教育资源紧张城市的教育投入。同时,建立外来务工人员专项基金专门对其进行补贴。(完)

>教育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