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业界析群众路线形成与发展的历史考究 查看下一页

2013年07月26日 11:16 来源:中国教育报 参与互动(0)

  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是我们党的重要法宝。党的群众路线是怎样产生、形成和发展的?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对群众路线的来龙去脉进行探究,是非常有益的。 ——编者

  ■李曜升

  当前,全党正在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这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战略部署,牢记和坚持党的宗旨的重要举措。

  群众路线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的群众观点;二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群众路线的主旨,是要使我们党与群众、党的领导机关和领导人与群众建立正确的关系,使我们党用正确的态度与正确的方法去领导人民群众。

  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沿着党的奋斗历史轨迹,对群众路线的产生、形成和发展进行探究,是非常必要的。

  群众路线的提出

  群众路线从党诞生之日起,在党的遵义会议之前的红军时期具备了雏型,毛泽东的《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是群众路线雏型的代表作。

  中国共产党在建党后曾明确指出:党的任务是为中国广大人民的利益而奋斗,进行革命活动要联系群众,发动群众,开展群众运动。党的二大通过的党章指出,“党的一切活动必须深入到广大的群众里面去”。党的六大制定的10大政策中又指出,党的中心工作就是“争取广大工农兵群众”。由此可见,群众路线的精神在党的早期文献中已初见端倪。

  群众路线概念的明确提出,首见周恩来同志1929年9月主持起草的《中央给红四军前委的指示信》,信中专节论述了红军与群众的关系,并就筹款工作指出,“不要由红军单独去干”,而要“经过群众路线”。

  群众路线的基本思想在毛泽东这一时期的著作中已经孕育。《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开宗明义地指出:“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个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这里的分清敌、友以及文章中的具体分析,实际上已经提出并从理论上基本解决了划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群众范围、区别群众中的基本群众与非基本群众这个群众路线的首要问题。《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则着重宣传了放手发动群众、组织群众、依靠群众、尊重群众首创精神的思想,表明党已经有了“一切依靠群众”的强烈意识。《反对本本主义》这篇为党奠定了思想路线的不朽之作,极力倡导调查研究这个“从群众中来”的主要方法并批评形式主义的工作方法。1934年1月,第二次全国工农代表大会在江西瑞金召开,毛泽东所作总结报告中的“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实际上已将群众路线视为党在革命活动中应当经常和普遍实行的方法,具备了群众路线的雏型。

  群众路线是对党在第一、二次国内革命战争中正反两方面经验的总结。革命的胜利和失败,使党认识到旨在为人民谋利益的革命战争必须依靠群众、关心群众、相信群众。由此,党完成了由从事群众工作到具备群众路线雏型的转变。毛泽东在党的八大预备会议上的讲话就印证了这一点:“一九二一年建党后,经过了十四年,牺牲了多少党员、干部,吃了多少苦头,才懂得了如何处理党内关系、党外关系,学会走群众路线。”

  群众路线的形成

  1935年1月党的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为群众路线的形成提供了保证。红军长征抵达陕北后,党在延安这个中国革命的大本营,得以对建党以来的历史经验从理论上做出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的总结。党关于群众路线的经验自然也得到了提炼,形成了完备的科学形态和精深的理论内容。毛泽东《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标志着群众路线的正式形成,刘少奇在党的七大作的《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使群众观点趋于系统化。

  毛泽东在这一时期的有关论述为群众路线的形成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实践论》精辟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为群众路线的形成提供了直接的、完备的哲学依据;《论持久战》关于“兵民是胜利之本”的论述深化了“一切依靠群众”的观点;《〈农村调查〉的序言和跋》重点阐发了“向群众学习”的思想;《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关于“只有代表群众才能教育群众,只有做群众的学生才能做群众的先生”的论述,从不同角度拓宽和加深了群众路线的内容。

  《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则是群众路线代表作。文章详细阐述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一基本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不仅如此,文章还提出了运用这一基本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时要注意的两个具体方法,即领导骨干和广大群众相结合,一般号召和个别指导相结合的方法。

  这样,毛泽东就把马克思主义的全部认识论原理、矛盾学说中的个性、共性原理转化成了群众路线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标志着群众路线的正式形成。

  研究中共党史的日本著名学者宇野重昭,曾把毛泽东的这篇文章视为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标志,将文章重点阐述的“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视为毛泽东思想的核心内容。尽管这种将毛泽东思想视为“一种主要应用于实践的,以立场、观点、方法为核心内容的思考形式”的观点不够全面,但从中足见毛泽东这一著作在毛泽东思想、抑或群众路线的形成中占有何等重要的地位。

  1945年刘少奇在党的七大上对党的群众路线作了高度概括,形成了以下4个方面内容的群众观点: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党除了谋求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外,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

  一切向人民负责的观点。党把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的利益,看作是自己的根本利益,每一言论、政策、行动都以是否符合人民的权利为最高标准。

  一切向群众学习的观点。要求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遇事同群众商量,甘当群众的小学生。

  相信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和主人,人民群众的解放,只能靠人民群众自己起来去斗争、去争取;党是人民群众解放事业的引导者,党的责任在于把党的政策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不能“运动群众”。

  随着党的七大将毛泽东思想确定为全党的指导思想,群众路线也随之上升到了指导思想的地位。毛泽东在党的七大作的政治报告《论联合政府》,还将群众路线(“所谓密切联系群众的路线,就是党的群众路线。”)列为党的三大作风之一。从此,群众路线更加为全党所熟悉,在各项革命工作中得到了更加普遍和更加自觉的运用。

【编辑:马婷婷】

>教育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