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硕士上技校拷问教育同质化

2013年07月31日 13:29 来源:齐鲁晚报 参与互动(0)

  7月30日,34岁的文学硕士李强在导师的带领下来到莱芜技师学院,进行为期两年的焊工专业学习。硕士“回炉”技师学院,无疑很刺激眼球。但静下来想一想,这是否也意味着高等教育改革必须加快?(详见本报A13版)

  从专科升到本科,再到硕士,李强至少奋斗了七八年。像他这个年龄,要镀金的话应该去上MBA或者攻读博士,但他却选择了一个几乎人人可上的职业院校学焊工技术。李强这份“不做苍白领,要做金蓝领”的勇气是可嘉的。

  职业院校真的拥有了那么大的“魅力”吗?当日,还有一条新闻,我省的专科(高职)填报志愿资格线仍然和去年一样,文理科都是180分,尽管已经无法再低,但许多高职院校最终可能仍然吃不饱。这样来看,李强的选择只能说是一个个例,让我们看到了职业教育的些许希望,但并不能代表教育的未来。

  如果更多的学子在上完本科甚至研究生之后再去“回炉”职业教育,那不仅是教育资源的极大浪费,更是教育的巨大悲哀。

  我们不能对李强们的选择下一个是非判断,因为那是个人的选择。只要不危害社会,不损害公序良俗,他就是合理的。我们想讨论的是,高等教育尤其是学历教育是不是得加大改革的力度。

  当一个硕士毕业生,在辗转中“回炉”技校,我们要问的是,高等教育为什么没教会他如何规划人生?为什么没有为他提供稳定的谋生技能?不管定位如何,高校盲目地上同样的专业,是否只是培养出了同质化的“产品”,让他们失去了竞争力?

  用一个个例来“吐槽”高等教育,并不是没事找事。手捧硕士学位的年轻人在社会上都找不到安稳的立足之地,除了自身原因,这是不是也在督促高教加快改革?

  高教改革喊了好多年了。日子可以日复一日,但改革不能原地踏步,要拿出实在的成绩,让人看到希望。(刘海鹏)

【编辑:朱峰】

>教育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