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广州“菁英计划”:首批16人归国5人当高校教师

2013年07月31日 16:20 来源:羊城晚报 参与互动(0)

  出国留学热潮中,广州市继续推进第三年的“菁英计划”留学项目——公派32名优秀人员出国留学。跟前两年一样,派出人员必须承诺完成学业回国后至少在广州服务5年。值得一提的是,前两批派出的83名留学人员中,目前已经回国的有16人。其中,9人已就业,2人仍在与就业单位洽谈中,5人继续攻读学业。记者获悉,9人已经就业的人员当中,5人最终在高校当教师。

  “菁英计划”的初衷是培养广州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人才,而花了纳税人的钱留学归国后却选择在高校拿“铁饭碗”,这是否背离了初衷?重金出国镀金,是为自己的就业“贴金”,还是真的能为广州发光发热?

  宁缺毋滥,今年选派人员减少

  作为全国首个地方性公办留学项目,广州市“菁英计划”启动3年来,每年都要斥资千余万予以资助,至今已选派资助了3批人员出国留学。今年有132人参与申报,但却提高了评审门槛,不仅要求申报人员要有学术研究成果,在答辩环节必须全部使用英语或前往国家语言,注重语言交流的考核,最终入围选派资助的只有32人。其中,攻读博士学位16人,联合培养16人,分别前往美国、英国等12个国家,涵盖理工、医药、环境、社科等与广州市战略新兴产业及产业转型升级密切相关的领域,资助金额高达1500多万元。

  选派人数减少,并非该项目限制了人数。广州市教育局局长屈哨兵表示,“虽然数量减少,但是质量提升了,今年入围的34人(实际派出32人)中,入读全球前100名大学的多达19人。”广州委组织部副部长、市人才工作局局长张栋也表示,今年人数减少,只是评选把关更为严格,坚持好中选优,宁缺毋滥的选拔方式。

  记者从32名被选派的人员资料中获悉,他们多数是广州高校的研究生,出国主要是攻读博士学位。而他们申请到国外高校的专业和学位,几乎都是世界排名前300名的高校,攻读的专业也是属于比较高端的新兴科技产业,包括环境工程、化学与化学工程等。他们拥有的科研成果,不少都是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或者是在国际上有影响力的期刊发表过文章。

  回国当教师到底值不值?

  这么一批高素质的人才,回国后的出路也备受关注。不过,在目前已学成回国的16人中,9人就业、2人正与企业洽谈、5人继续攻读完成博士课程有关学业。

  记者从留学项目回国人员情况表中看到,在已就业的9人当中,有5人进入中山大学、华南农大、广州大学、广东技术师范学院等高校担任教师。另有1人进入中大眼科中心当医师、1人担任广日电气设备有限公司工程师,2人在大型国企工作。

  这样的出路是否达到了原来的预期?有市民认为,纳税人花那么多钱供他们出国留学深造,回国后却不见他们有多么“高端”,这钱花得有些不值。而在市人才工作局局长张栋看来,“菁英计划”也是要培养科学家。“科学家是目前广州最缺的人才,也是广州下一步发展最需要的人才。科学家数量的多少,层次的高低,代表着一个城市的创新的潜力、底蕴和品格。”

  回国到高校当教师是否离科学家有点远?对此,张栋认为,回国人员进入高校工作与培养科学家的目标并没有矛盾,一方面高校也是科研基地,另一方面在高校当老师也可以培养科学家。

  屈哨兵也认为,随着目前产学研之间的相关性越来越高,归国人员在高校参与科研,也容易转化为成果。他认为,归国人员从事什么样的职业不是最重要的问题,关键是从哪个管道融合,发挥学成归来后的作用。(记者 陈晓璇 实习生 郑禅惠)

【编辑:王硕】

>教育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