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香港网友支招深圳如何引人才:不要太重背景头衔

2013年08月08日 09:17 来源:深圳新闻网 参与互动(0)

陈飞/漫画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产业升级,加上其他城市发展后来居上,深圳在引进人才方面不得不面临更激烈的竞争。据悉,深圳目前正在研究制定新的人才培养支持政策,并在深圳论坛开展“‘人才政策大家谈’金点子征集活动”,广泛征集社会各界意见。晶报记者发现,一名叫“杨耀邦”的香港网友也参与进来,积极为深圳人才计划出谋划策。

  谈不足

  体系外人才很难入列

  人文科技结合有待加强

  杨耀邦是香港商业学会会长、能仁书院商业管理讲座教授,他一直活跃在深圳各大论坛上,对深圳的不少政策都提过意见和建议。

  对于深圳人才政策,杨耀邦认为,深圳在人才引进和培养方面仍然有些地方需要改进。他说,如今深圳依旧是靠补贴相关的大型技术开发企业或者是大学、政府部门等来引进相关人才,而体系外的人才就很难申请进入引进的范围,这说明深圳还是比较注重所谓的“雇佣关系”,这导致个人的创意得不到相应的尊重。

  “不论在人才培养方面,还是在经济效益方面,国内目前最需要的,是软性的复合型专业知识。”杨耀邦觉得,深圳目前的措施太看重死板性的硬科技,对活用性的人文和社会科学跟实用科技的结合注重得很不够,文化加科技的有机结合机制还有待加强。“比如说,国内制定政策的专家,其实并不擅长在微观方面构建高水平的计划和意见,他们提出的建议只是悬浮在宏观层面,因而导致制定的许多政策与具体实际脱节。”

  杨耀邦认为:“过去的知识分割和岗位的隧道视野(Tunnel Vision)如不彻底改变,深圳将无法当好国家排头兵的重任,人才、市场、政策、项目必须四者融合和兼顾。”

  谈引进

  不能有“背景年龄歧视”

  成熟的复合人才很重要

  是否获过奖与个人能力有必然关系吗?对人才的肯定与各种“头衔”是否对等?对此,杨耀邦认为,深圳的一些项目工程非常注重引进人才的身份背景,这导致了“个人头衔”与深圳产业体制不配套的情况。才能不能在适当的位置发挥,正如放错位置的资源,这样一种职务与职能“错位”的现象,将会导致一些实用性项目面临资源浪费的可能。杨耀邦说:“引进人才应该主要看他和他负责的小团队将来是否能够在深圳起作用,过去的履历只是参考。”

  同时,杨耀邦还表示,深圳的“年龄歧视”现象同样不利于优秀人才的引进,也不利于深圳相关产业的实际发展。

  比如说,平时经常会看见企业招聘的条件上写着要求应聘人员年龄需符合其所规定的范围,杨耀邦认为这可以看作是对个人阅历和经验不尊重的表现。他说,年轻人与年纪较大的人相比固然有身体上的优势,也相当有“闯劲”,但引进人才的重点应该放在他们的才能能不能对深圳起作用上,从而解决实际问题。“现在我们要引进的人才最主要的应该是那种非常成熟、知识面既广又专、能够独当一面、能当某个领域的带头人的复合型人才,这种人才应该可以像‘母机’一样,替深圳培养人才出来。”

  谈培养

  内外兼修化繁为简

  把握本土优势培养人才

  杨耀邦是个土生土长的香港人,也曾有过在国外工作的经验。一个城市怎样才值得各类人才为之充分展现个人价值?对此,他认为,深圳作为一个曾经的改革创新试验田,应该“内外兼修,化繁为简”。记者观察发现,在他提出的几点人才建议中,可以看出他的思路不仅仅停留在学习香港、外国经验方面,同时也强调把握深圳本土优势,大力培养人才。

  杨耀邦提出,教育应该“放权”,应该让出一部分空间给社会组织,因为他们的存在意味着能免去官僚架构下一系列繁琐的审批程序,在他们承担一部分办学的实际工作的同时带来更高的效率。“这样做还有一个好处,就是能够带动整个深圳市的文化活动。例如可以让‘深圳学派’有更好的社会基础,让深圳成为全国典范的文化创意强市。”

  市人大代表杨剑昌:

  人才评定不应过分看重文凭

  “什么是人才?人才不是看文凭含金量,而是要看他自身的能力、工作水平、有没有对社会做过什么贡献。”昨天,杨剑昌接受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深圳现有的人才评定标准很模糊,几乎只看文凭用人,他认为文凭与个人能力不一定都成正比,做得了实事才算真人才。“我看到很多单位招进来的博士生,写东西都比不上一个初中生,说起来很有一套,动手能力却很弱,这样显然是不对的。”

  杨剑昌还认为,人才的评定应该由广大市民说了算,深圳应该制定相关人才条例,将人才的评定标准、引进程序、培养方案写入法律。

  □众议

  网友“公平中国梦”:

  不能光想着高端人才,还要想想广大的大学生们,从买不起房到租不起房,怎么能安心工作。既然降房价是奢望,那么请在“市区”多提供一些保障房吧。

  网友“roseruse2011”:

  其实引进人才这事,企业最明白自己需要的是什么,政府没必要跟着瞎操心,只要顾好民生和环境的搭建就很好了。人才也是人,也需要衣食住行,这些都便利,自然环境好,科研环境也自由,谁不愿意来呢?

  网友“佬百姓”:

  有政策只是空谈不实在,只会浪费深圳发展的良机。而人才的吸引力又取决于整体的发展空间,硬件环境改造是一方面;人文关怀创造良好的条件,落实到位才是留住人才必要手段。

  □相关新闻

  深圳再认定31名高层次专业人才

  8月5日,深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发布了《深圳市高层次专业人才认定公示公告(第115期)》,对31位高层次专业人才名单进行了公示,认定依据主要是近5年的获奖经历或者在任工作职位。

  晶报记者 罗俊杰

  实习生 杨贞晶

【编辑:王珊珊】

>教育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