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天津河西老战士们13年捐资助学 宣传革命教育(图)

2013年08月29日 08:44 来源:天津日报 参与互动(0)

  这是一群年过花甲的老人,在迟暮之年为了青少年教育奔走辛劳;这是一群饱经风霜的老兵,在休养之余,立志要把党和军队的关怀传递给祖国的下一代。他们就是河西区军休所关工委的老同志。

  河西区军休所关工委成立13年来,以教育青少年健康成长为己任,出庭院、入社区、下部队、进学校,开展宣讲教育活动,组织捐资助学,建立共建教育基地,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勇于追求人生梦想,取得了累累硕果。今年6月,他们被天津市关工委授予“五好”关工委称号。本期,我们走进关工委军休干部中间,一起了解他们为关心下一代所做的工作。

  主题

  宣讲

  每年一个主题,把“紧跟时代潮流”的教学要求与“引领青少年坚定理想信念”的教育理念相融合,让广大青少年充分了解并掌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和实践要求,为坚定理想信念打下坚实基础。

  捐资

  助学

  从分散的个人资助发展到有组织的集中定向资助,从单一的经济援助发展到德资双助的教育,形成了制度,走向了规范。十三年来,军休所关工委每年都在各支部举办一次捐助活动。

  基地

  共建

  通过与学校、社区等建立共建教育基地的形式,组织军休干部进课堂、入社区,使军休干部的课外教育与学校的教学要求和社会的教育需求相融合,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工作。

  彭晓洲

  心系新疆内高班学生

  他,高高的个子,微胖的身材,说起话来带着些南方口音,干起事来一丝不苟。他常说,“孩子是祖国的明天,民族的希望,竭尽全力守护他们健康成长,是一名老党员、老军人义不容辞的责任。”他就是军休所关工委副秘书长、第一党支部书记彭晓洲。

  说起彭晓洲和新疆内高班学生的不解之缘,要从汉江里社区举办的一次军民联欢活动开始。2009年底,汉江里社区举办了迎新春军民联欢活动,当天参加活动的有军休干部、社区居民,还有一群身着民族盛装、能歌善舞的学生。通过和带队教师聊天,彭晓洲了解到,学生们都来自于新疆少数民族地区,是微山路中学内地新疆高中班的高中生,是党中央的好政策,让他们有了到内地学习的好机会。看着这些十四五岁稚气未脱的孩子,想着他们这么小的年纪就离开父母独自到天津求学,彭晓洲心里一动,当时就有了想要帮帮这些学生的想法,随即便向关工委汇报了这个情况,得到了关工委其他军休干部的支持。

  2010年初,经过彭晓洲的多方努力、协调,两名维吾尔族学生拿到了关工委的助学金。2012年,又有两名学生得到了资助,而彭晓洲一直都是他们的联络人。他经常给学校的老师打电话,询问孩子们的学习情况、思想情况。学校管理严,课业紧,学生们很少出校,他就时常给他们送一些生活用品;过年过节或是平日走访,只要见到这些孩子,除了关工委给予的经济资助或节日物品外,他总要给孩子们买一些学习用品,作为礼物。他还主动给学生家长写信,了解家庭情况,谈谈孩子们的成长,每次都能收到回信,每封回信里都是满满的感动与深深的谢意。每个月支部活动,彭晓洲总要在支部大会上说说学生们的近况,在他的感召下,一支部捐资特别踊跃。

  老彭把这几年和学生们接触的感受总结成了一句话:“言传身教用真心,德助资助用真情”。在和学生们的接触中,老彭特别注重言传身教,参加学校的活动一定是身着军装,透着革命军人的精气神儿,传递着“正能量”。每学期末,学生们都自觉地交上一份学习、思想汇报;已经在北京上大学的两位学生,每年都要专程回天津看望他。今年春节前,两个孩子再次回到天津,在见面的一霎那,他们紧紧拥抱老人,表达着说不尽的思念和感激。

  樊同升

  夕阳生活中的忙碌与充实

  在河西区军休所,认识樊同升的人都知道,他有着多重身份:第八党支部副书记、关工委副主任,还是多所大学、中学的特聘指导教师。每天,老樊都是忙忙碌碌的,忙的都是关心下一代的工作。

  樊同升退休前是海军天津代表局的总工程师,曾参与了海军多种武器装备研制生产、实验、部队演习和西沙保卫战等技术保障工作,是一名优秀的部队技术人才。2007年到军休所后,解甲归田的他本想好好歇歇,收到了军休所党总支和关工委的邀请,二话没说参与到了关心下一代工作中。六年里,他参与宣讲活动,参与出谋划策,参与教育管理,学校、社区、部队,到处都有他的身影,用老樊自己的话说,在关工委越干越有劲儿,越干越觉得有事儿干。

  在关工委,60多岁的老樊算是“年轻人”。过去长期和数字、图纸打交道,对于青少年教育没有什么经验,不知道从哪儿入手,一度有点“怵”。但看着一些七八十岁的老同志为青少年教育奔波忙碌的身影,老樊打心眼儿里佩服,下定决心从头学起,把这事儿干好。为此,他白天翻阅资料,各种报刊杂志、历史知识、信息动态、党中央重要决策等一一阅读,晚上伏案写作,整理读书笔记。他虚心向有经验的“老前辈”请教教育青少年、吸引青少年注意力、激发青少年学习兴趣的方法。由于懂技术,老樊的思维也很“现代”,在利用多媒体技术,把音、像、画等综合手段引入青少年教育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突出成绩。这几年,老樊先后多次被评为关心下一代先进个人,优秀党员等荣誉称号。对于这些荣誉,老樊总是说:“和关工委的前辈比起来,我做得还差得远呢!”

  这些年,老樊感到自己的知识面宽了、思想新了,人也觉得年轻了,就连在教育自己的外孙女的问题上也觉得特别受益。他说,能为青少年做点儿事儿,为社会尽点儿力,为国家尽点儿心,觉得特别有意义。

  主题宣讲

  引领青少年坚定理想信念

  从今年年初开始,河西区军休所关工委宣讲员、解放军军事交通学院教授高衡就一直为十八大精神的主题宣讲工作而不停地忙碌着。在他的讲稿里,十八大精神、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国梦”、“强军梦”、“我的梦”等一些理论性较强的概念,成为了贴近青少年生活的通俗易懂的话语,成为了坚定青少年理想信念的基石,成为了对青少年成长成才的无限期望。半年多时间,高衡深入河西的学校、社区、部队等进行了主题宣讲10场次,1100余人聆听了宣讲。这也是军休所关工委今年“学习贯彻十八大,永远跟党走”主题教育的重要内容。

  区军休所关工委主题教育活动从2008年开始,从那时起,老同志们就把“紧跟时代潮流”的教学要求与“引领青少年坚定理想信念”的教育理念相融合,让广大青少年充分了解并掌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和实践要求,使他们懂得做人、做事的根本准则,为坚定理想信念打下坚实基础。每年,关工委主任办公会根据当年党中央的重要决策或国家的重大活动研究确定主题,并在全所范围内邀请政治理论功底深,青少年教育经验丰富的专家、骨干参与论证、提出修改建议,形成最终的宣讲稿。六年来,关工委以“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学党史、颂党恩、跟党走”、“心向党、讲品德、见行动”等为主题,深入学校、社区、部队等71个单位宣讲了120余场次,听众人数达到19000余人次,近40名休干参与了宣讲工作。

  宣讲中,关工委特别重视发挥团队作用,由来自陆、海、空、武警的军休干部组成宣讲组,每人讲一部分,主讲人结合自身特长、革命经历以及听讲对象、需求的不同,对讲稿进行修改补充。为了提高宣讲效果,老同志们创新宣讲方法和形式,学习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制作课件,剪辑视频资料,有的老同志发挥才艺,把宣讲稿变成了快板书,写成了顺口溜。从战场上走过来的陈书林、吴其祥拿出了美军“求救信”、军事地图等从战场上缴获的物品现场展示,增强效果。图文并茂、生动活泼的宣讲深深吸引了青少年,孩子们把关工委的休干亲切称为“爷爷老师”。他们说:“爷爷老师讲的课特别有意思,也特别好理解,希望能经常听。”

  捐资助学

  托起明天的太阳

  前不久,军休所关工委召开了“牵手同行,共圆中国梦”捐资助学座谈会。受助学生、家长代表、军休干部齐聚一堂,共话强国之梦。当天,关工委向10名受助学生发放了2000-3000元的助学金,希望他们克服困难,安心学习,实现自己心中的“梦”。

  捐资助学一直是军休所关心下一代工作的重要内容,从2000年开始,关工委一步一个脚印,从分散的个人资助发展到有组织的集中定向资助,从单一的经济援助发展到德资双助的教育,形成了制度,走向了规范。十三年来,关工委每年都在各支部举办一次捐助活动,从最初的几万元到如今的十几万元,已累计捐款60余万元,先后资助了困难家庭的学生300余人次,其中有18名学生是长期资助的对象。休干们常说:“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的脊梁,孩子的事情再小也是大事,必须抓紧、做好。”

  浇树浇根,育人育心。十三年来,关工委老同志始终用爱和关怀悉心呵护着孩子们的成长。他们动员全所老同志,通过组织“军营一日实践”、清明祭扫、老少同乐等亲情化、零距离的互动教育活动,与孩子们做朋友,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引导和教育孩子们。孩子们都说,在军休干部身上散发着共产党人的坚韧与坚持,散发着革命军人的坚强与不屈,是最好的榜样,也是前行的动力。老同志们定期到孩子们家中走访,关心最多的是孩子们在生活上的困难,想的最多的是怎么能帮孩子们多做一点事儿。了解到受助学生杜鹃父母双残,没有生活来源,老同志们主动与居委会一起帮助办理了低保,还多次与有关部门协调,帮他们在小区门口支起了报摊儿,解决生活困难;了解到新疆内高班学生努尔艾力因家中困难无力支付学费,军休干部们主动给予资助,如今他已经以优异成绩考入了梦寐以求的中国地质大学,他说:“没有军休爷爷奶奶的帮助,就没有我的今天。”真心的付出换来的是真情的回报。孩子们个个都很争气,已经有11人顺利考入了北大、天大、南大等全国重点院校。他们有的参加了校学生会;有的参加了社会、社区公益组织,成了志愿者;有的用自己第一次打工挣的钱,给老同志买了小礼物;几个受资助的新疆孩子,每年都要专门回津看望老同志们,还从家乡带来土特产。去年以来,受助学生已有6人大学毕业,走上了工作岗位。

  军休干部们说:“我们资助孩子们上学,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上的问题,并不是希望他们能有多么耀眼的成就,只是希望他们在人生旅途刚刚起航的时候,能顺利扬帆,找到方向。”

  基地共建

  青少年教育营地快乐开营

  2013年这个暑假,关工委的军休干部们又一次行动起来,走出家门,走进社区“青少年暑期快乐营地”开展主题教育。

  近年来,军休所关工委积极通过与学校、社区等建立共建教育基地的形式,组织军休干部进课堂、入社区,使军休干部的课外教育与学校的教学要求和社会的教育需求相融合,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工作。关工委先后与五所大中专院校建立了思想政治实践教学基地,与七个社区建立了“暑期快乐营地”教育基地。关工委秘书长郭来俊说:“对青少年的教育要讲方式、讲方法,抓住时机,有侧重,更要突出青少年的特点,让他们听得懂,喜欢听,受到启发,这就是我们教育的目的。”

  在快乐营地,参加活动的都是中小学生,他们正处于价值观塑造的关键时期,关工委的教育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开展革命传统、思想品德、爱党爱国、遵纪守法等方面的教育。军休干部把深奥的理论变成了感人动听的励志故事,把自己的亲身经历用作传统教育的素材,从小故事中引出大道理。去年以来,军休所关工委主任常天生携手平江南里社区开展了“童心向党、热爱祖国”的系列教育。课堂上,常天生带着孩子们唱国歌,给孩子们讲江姐、雷锋等英雄故事,讲第一面五星红旗、人民英雄纪念碑由来的故事,讲毛泽东、周恩来等伟人为了建立新中国而不懈奋斗的故事。

  在教学基地,老同志根据大学生知识丰富、有理论、思维活跃的特点,把教育的重点放在了和学校教学大纲的配合上,采取深度解读、互动式教育,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请他们参与教学。在去年关工委与天津师范大学开展的“坚定理想与信念”政治理论实践教学活动中,军休干部以自己在从军和成长过程中怎样坚持不懈战胜困难和挫折的真实经历,与大学生们交流,并让学生们畅谈人生理想追求……仅近四年,这样的共建活动关工委就举办了32场次,对配合高校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教育,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编辑:张海桐】

>教育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