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百万中小学生开学 典礼各具新意

2013年09月02日 09:09 来源:北京日报 参与互动(0)

    ▲昨天,中关村二小百旺分校为一年级新生举行了隆重的入学礼,孩子们欢快地走进校园,开启新的学习生活。本报记者 李继辉摄

    昨天,女航天员王亚平来到北师大附中,讲授“开学第一课”,与中学生面对面交流,回答他们提出的问题。本报记者 贾同军摄

    ▲昨天,北京二中不办开学典礼,而是采用校园开放日的形式,让家长走进校园。在厨艺教室,孩子们像模像样地做酥皮点心,许多家长也跟着学了一手。本报记者 李继辉摄

    本报记者 贾晓燕 实习生 刘鲜花

    与航天员互动、举办校园开放日、写下未来的梦想……昨天,本市百万中小学生在各自学校别具新意的开学典礼中,迎来了新学年。

    新形式:开放日代替典礼

    昨天上午,北京二中校园里好不热闹:全校50多门特色课、20多个社团活动供1500多名学生参与,同时,校园敞开大门,向家长开放。

    “几何动艺”、“汽车结构”、“服装艺术”、“建筑与设计”等全新课程首次亮相;物理、化学、生物实验室里,老师指导学生进行小组研讨;在戏剧、管乐、舞蹈等社团,学生们或轻歌曼舞或活力四射,感受艺术与运动之美。学校还请来百工坊的艺人,手把手地向同学们传授玉雕、剪纸等民间手工艺品的制作。同时,举办了“百位名人进校园”、“百位校友进校园”和“百所高校进校园”等活动。

    “据我所知,您很小的时候就在普通话比赛中得过奖……”在图书馆里,部分高一新生围坐在一起,与央视《新闻联播》主播海霞对话。听到这个问题,海霞先把提问的男生夸奖了一番:“一个好记者采访之前都要做足‘功课’,你具备当一个记者的潜质。”在座的家长和同学纷纷向那名男生投去赞许的目光。

    二中校长钮小桦介绍,开学典礼让师生与家长共同参与,可以使家长身临其境了解学校的教育过程,从而对教育有更多、更深的思考和理解。

    没有多年不变的仪式,没有校长致辞,这种别开生面的开学典礼,出乎许多新生的意料。一位高一新生说:“没想到进入高中的第一个开学典礼是这样的,挺新鲜。”

    新体制:“小豆包”进中学

    109中学的开学典礼上,突然出现了66名小学一年级新生,听到这些“小豆包”们在台上用稚嫩嗓音表演节目,在座的中学生和老师都忍俊不禁。

    今年,109中学首设小学部,招收了两个西班牙语实验班,首届一年级学生共有66名。校长刘炳辉介绍,这是由东城区教委审批、市教委备案的特色校实验项目,实行自主招生。招生时,并不进行文化课考试,只用北师大心理研究所的一套题测试了一下孩子的语言能力,用以考察学生的反应和模仿能力,在300多名报名的学生中择优录用。

    据悉,这两个西语班实行“五四学制”,除西班牙语外,学生们还要学习剑桥少儿英语。按照课程安排,学生们每周上两节西班牙语课,还有两节外教执教的口语课。其语文和数学采用景山学校编写的教材。未来,这些孩子有望直升初中。

    目前,109中学已将位于校园西南侧的平房专业教室进行了改造,用作小学部的专用教室,学校新招聘的老师也都是骨干教师。

    新课程:航天员亲授太空课

    “宇航员在太空中的作息规律是怎样的”、“根据什么来确定自己的作息”……昨天,北师大附中能容纳800人的礼堂座无虚席,学生们争着抢着向航天员王亚平提问。

    “在太空中,我们可以看到16次日出,宇宙飞船每90分钟绕地球一圈。我们的作息规律是按照地面的北京时间24小时,8点半上班,10点半休息。所以,当我们休息时,外面可能阳光灿烂;而我们吃午饭时,外面则是星光点点,很有一种穿越的感觉呢。”有过在天宫一号授课的经验,王亚平与同学们面对面交流时显得驾轻就熟。

    “您为什么选择航天事业?”一名学生问。“1997年,17岁的我参加高考,正赶上招收空中飞行员。我是我们班唯一一个不戴眼镜的女生,同学们叫我去试试,我就去了,没想到真被选上了……”学生们认真聆听,至精彩处,掌声经久不息。

    新学期开学,西城区为中小学生组织了“开学一课”活动,本周内,将陆续邀请王亚平、欧阳中石、谢军等10位名人、专家、学者走进中学,为该区30所学校、近5000名高中生教授开学第一课。据悉,作家莫言也为同学们发来寄语:“新学年、新台阶、新气象,好身体、好成绩、好心情”。

    新政策:城乡一体化学校增学位

    来自市教委的消息:今年,义务教育阶段入学人数比去年增加了3.2万余人。为缓解入学高峰期,在去年兴建15对城乡一体化学校的基础上,今年再建30对城乡一体化学校。新学年,这些学校将新增学位近2.5万个。

    为推进优质教育资源实质性增长,促进教育公平,市教委从2011年启动城乡新区一体化学校管理改革试验。通过引入优质教育资源,在农村、城乡接合部和城市发展新区建设一批标志性的优质中小学。

    去年,15所名校以输出优质资源的方式,牵手15所位于入学矛盾和需求集中地区的普通校或新建校,以“一个法人、一体化管理”模式,实现优质教育资源融通共享。当年新增学位9012个。

    今年兴建的30对城乡一体化学校,总学位数达到41610个,其中新增学位24881个。仅房山区今年就有岳各庄中学(与北京市育才学校)、石楼中学(与北京市广渠门中学)、葫芦垡中学(与北京市35中)3所城乡一体化学校要开学。

    新举措:高中推行“学长制”

    “希望学弟、学妹们发扬‘二四制’项目班追求卓越的传统,用知识提升自我,用创造改变生活。”昨天,35中开学典礼上,首届“二四制”课改项目班学生刘畅把项目班旗帜传到学弟安禹的手中,并给学弟、学妹们提出希望。

    为充分发挥学长的引领作用与示范作用,密切学生之间的联系,增强学生对学校的归属感。今年,35中正式全面推行“学长制”,一些品学兼优的高年级学生经选拔,可担任低年级学生的指导工作,帮助学弟、学妹们尽快适应高中学生生活,并传授自身对特定主题的感悟和成长成才的经验。

    今年的新生入学系列教育活动中,“学长进班”活动是重要的组成部分,每班有四位优秀学长针对四个不同主题为新生们传经送宝。进班学长由高年级学生自愿报名申请,学生会负责审核、培训。

    此前,学校尝试让学长在学弟、学妹们外出活动时担任“辅导员”,高三毕业生向学弟、学妹传递学习资料、传授学习经验等。校长朱建民表示,“学长制”不仅有利于学生管理,担任辅导员的学长还可以在组织管理能力、责任心、协作精神等诸多方面得到锻炼。

    新礼物:“一捧乡土”成教材

    昨天,北京小学丰台万年花城分校学生给学校带来了一份特殊礼物——一捧家乡的泥土。学校将这些小小“新北京人”从各地带回来的泥土分类,制作成花城泥土标本后开展系列课程,让孩子们有机会介绍家乡的地理、方言、植物、动物等。

    采集地:四川省宜宾县;采集人:四年级(4)班屈川杰;采集时间:2013年8月6日……

    教室的储物柜上,大大小小的塑料瓶码成一排,每个瓶子上都贴有一个小标签。班主任窦宁介绍,已有20多个学生交了泥土,分别来自辽宁、河北、山西、安徽等地。

    暑假期间,北京小学丰台万年花城分校发起“带一捧乡土”的倡议,倡议学生跟着父母回家乡探亲期间,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并带上一捧乡土回学校。按照要求,学生要把采集的泥土晒干,装在一个干净的塑料瓶或玻璃瓶里,并注明采集地、采集人、采集时间。

    “乡土是一个很好的纽带!”校长刘显洋说,学生来自五湖四海,成长的环境各不相同,一捧家乡的泥土能开发成孩子们喜爱的教材。“新学年,我们将按照行政区划开展地理、方言、民族、动物、植物等课程,每个孩子都是老师。”

    新学校:小学收集梦想

    昨天,首都师范大学附属朝阳实验小学开学典礼设置了一个特殊的环节——收集梦想。

    “我想当科学家,研发绿色环保飞机,保护环境。”

    “我想当钢琴家,将来能弹出很多优美乐曲给大家听。”

    “我长大想当一名警察,抓很多坏人……”

    看到孩子们亲笔写下的梦想,三年级(5)班班主任吴佳很欣慰:“班里35个学生,每人都有自己的梦想,不管能否实现,他们都会朝着这个方向努力。”

    据了解,首师大附属朝阳实验小学建于2010年,曾是北京华侨城黄冈中学的小学部。为更好地发展特色,今年,朝阳区教委将小学部从中学剥离出来,并与首师大合作,成立小学,正式更名。目前,学校有26个教学班,包括1至4年级在内,共有1000多名学生。

    校长佟旌介绍,学校收集孩子们的梦想,是希望他们从现在起做一个有理想、有梦想的人。等到六年级毕业时,他们再拿出来,看看离梦想还有多远,对成长有益。

    相关新闻

    4900警力护开学

    本报讯(通讯员 刘琪 记者 侯莎莎)昨天,全市各中小学开学。9月1日、2日,警方提高中小学、幼儿园高峰勤务等级,出动4900名警力,加强校园周边安保及交通秩序维护,确保开学顺畅。

    9月1日、2日两天,各公安分县局党委领导亲自带队在学校门前执勤;刑侦、治安、交管、巡警、特警、文保、人口等职能部门及各公安分县局共出动4900名民警、1400余辆巡逻车,会同24000余名安保志愿者,紧密围绕中小学、幼儿园及周边地区,维护秩序、疏导交通,确保新学期入学安全。

【编辑:王安宁】

>教育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