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南昌帮扶困难学子 6年筹措3590万助学金

2013年09月04日 11:26 来源:南昌日报 参与互动(0)

  “金秋助学”,对于不少困难职工家庭来说,它带来的不仅仅是资助,更多的是希望。

  帮扶助学活动是市总工会连续17年来一直开展的工作。多年来,全市各级工会致力于建立“金秋助学”严谨规范的运作机制,确保活动开展做到公开、公平、公正。

  扩大助学覆盖面

  今年,市总工会助学帮扶对象重点是国家助学体系暂时没有覆盖,或者已经覆盖但需要进一步救助的困难职工和农民工子女,以及参加中考升入高中的困难职工子女。具体帮扶服务对象包括,2012、2013年已进入全国工会帮扶工作管理系统的困难职工家庭子女;因下岗失业、遭受意外灾害等原因造成家庭生活困难的职工子女;因工伤事故、工资拖欠、患重大疾病等原因造成家庭生活困难的农民工子女。

  “为了扩大覆盖面,市总工会大胆创新,为更多的‘新南昌人’服务。”今年,南昌市总工会首次对具有江西省农村户籍,与本市企(事)业单位签订一年以上劳动合同且加入工会组织的困难农民工家庭子女进行帮扶。同时,把来自四川雅安芦山地震灾区的在南昌市工作或打工的职工、农民工家庭子女纳入帮扶范围。

  6年筹措3590万元助学金

  近6年来,“金秋助学”的筹款金额逐年上升。据统计,6年来,全市共筹措助学资金3590万元,资助7853名学生圆了求学梦。在助学活动中,全市各级工会组织共向困难职工家庭的高校毕业生提供阳光就业服务5150人,提供创业培训3960人,举办招聘会285场。“金秋助学”已成为我市工会帮扶服务工作的一项精品工程和知名品牌。

  为调动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开展好“金秋助学”活动,南昌市各级工会除对贫困职工家庭学生直接提供资金帮助外,还争取同级党政工领导、干部职工、民营企业家、劳动模范与困难职工(农民工)子女结成帮扶对子,企业与困难大学生签订帮扶完成四年学业的助学协议。不少企业纷纷加入进来,把此项活动作为一个常态性工作来抓。方大特钢公司、江铃集团等大企业不断扩大救助范围,将高中生、大专生纳入“金秋助学”资助对象,确保做到“全覆盖,不遗漏”。2013年工会“金秋助学”活动中,南昌爱尔眼科医院、江铃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南昌工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南昌水业集团等企业慷慨解囊,纷纷捐资,为工会“金秋助学”献上一份爱心。

  构建社会化帮扶体系

  工会“金秋助学”活动影响不断扩大,在此基础上,市总工会进一步推动了我市送温暖活动经常化、制度化、社会化,构建了以党委领导、政府支持、工会运作、上下联动的贫困学生助学体系。

  2013年江西工会“金秋助学”活动的主会场设在南昌,全市13个县(区)、开发区(新区)工会分别设立分会场,举办工会“金秋助学”资金发放启动仪式。在南昌主会场,共有400名学生获得资助。其中,300名是今年被国家高等院校正式录取的困难职工家庭子女,100名是正在上高中的贫困家庭职工子女。大学生每人获得工会助学金4000元,高中生每人获得工会助学金2000元,共发放助学金140万元。同时,为使大学生、中学生更好地了解国情、了解社会,更加热爱伟大的祖国,南昌市总工会还创新形式,在仪式上分别向大、中学生每人赠送由中宣部编写的《理性看 齐心办——理论热点面对面·2013》一书。

  南昌市总工会立足自身实际,在相关部门的支持和协助下,成立了爱心助学基金和协会,为爱心助学活动的开展提供了一个更为广阔的社会化平台。在“金秋助学”活动中,南昌百货大楼工会连续多年资助SOS村孤儿;南昌水业集团工会捐资7585元支持贫困大学生助学基金会;南昌卷烟厂不但资助5家困难企业的6名特困职工子女,还捐资21万元开设“金圣助学基金”,帮助四县五区、昌北的特困职工子女500余人。江铃汽车集团公司除捐资外,每年春节还走访慰问孤儿院、社会福利院,将爱心奉献给社会。

  市总工会还建立了受助学生跟踪帮扶制度。通过和受助学生的联系,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和学习情况,帮助他们解决上学期间的各类困难,并为受助学生提供勤工俭学、国家助学贷款等其他助学措施,有效缓解困难学子家庭压力。由一次性资助变成全程资助,由单纯助学变成对家庭的全方位救助帮扶,将救助与树人结合起来,使工会助学活动有无到有、由点到面、由窄到宽、由大到小。

  据统计,17年来,全市各级工会共筹措助学资金6370余万元,资助了18426余名困难职工子女上学。(记者 吴浣)

【编辑:张海桐】

>教育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