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新生被逐出教室 交助学费学生安坐教室学习

2013年09月05日 09:59 来源:南方日报 参与互动(0)

小丽未交捐资助学费,被逐出教室在办公室自习。 胥柏波 摄

  新生被逐出教室 只因未交助学费?

  校方称学位已满无法入学,但已交费学生却能安坐教室

  9月3日下午,也是新学期开学第二天下午,白云区钟落潭镇新和学校初——班的何学丽回到教室时,发现自己的课桌、椅子和书包不见了,而后更是被要求独自一人在办公室自习。

  家长称学校要求交1万5的捐资助学费换取学位,学校方则表示从未有过要求交费,何学丽不能上学只是因学位已满。

  ■事件

  消失的课桌

  何学丽今年12岁,户籍在四川宜宾,7岁时和姐姐跟随父母来到广州,进入广州白云区钟落潭新和学校就读小学。小学期间,根据相关的政策法规,学校没有向她收取学杂费和任何形式的借读费用,而姐姐也顺利升入新和小学初中,到毕业也没交过其他费用。

  今年7月何学丽小学毕业,7月12日,何猛和其他家长一起为女儿缴纳了校服费和军训费,正以为可以像姐姐一样顺利升入初中。

  但到了7月中旬,她的父亲何猛收到通知,要求户籍不在本地的学生一次性缴纳15000元的“捐资助学费”,并找一名本地人做担保,把钱给那名本地人,再转给学校,才能够进入新和学校初中部就读。

  何猛在从化一公司做保安,月工资1550元。妻子在学校附近一间纺织厂工作,月工资1000元左右。家中另外还有三个子女在读书,根本无法一次性拿出这笔费用。他向学校申请是否可以分几次付款,但校方坚持必须一次性缴清。

  8月29日,学校的军训开始,何学丽虽然早早地到学校学校等待,但老师却拒绝她上车,把她一个人留在了学校门口。

  9月1日,何学丽参加了新和学校初中一年级入学报到,分班名单上没有她的名字,但何学丽还是进入了初一一班,仍然顺利拿到了教材,不过副校长林伟平再次找到何猛,要求尽快交费。

  9月2日和9月3日上午,何学丽和其他同学一样开始正常上课。

  但到了3日下午,“中午放学时我的桌椅还在,下午进教室却发现不见了。”何学丽说。

  何学丽向林伟平询问后得知,是他让班主任搬走了她的桌椅,“你回去告诉你爸爸,因为你没有交费,手续没有办好,就不是我们学校的学生,不能入学”。随后,他把何学丽带进一间会议室,让她在那里看书自习。

  直到昨日上午,记者到达新和小学时,何学丽依然一个人独自在办公室自习,到放学也没人叫她回家,“林校长说我干嘛听我爸的不听上级领导的,交了费就可以入学了”。

  校方

  仍有12空余学位等上级安排

  何猛告诉记者,学校还有空余学位,何学丽也不是超生子女,符合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在义务教育期间就读公办学校的规定,所以他拒绝交费,“也交不起”。

  昨日上午11时,记者和何猛一起到新和学校找校方了解情况,但是门口保安称校长现在很忙,要等一会儿才能出来见你们,这一等就是两个小时,直到下午1点,记者表明身份后,新和学校的校长周建初和林伟平才现身。

  对于何猛提出的疑问,学校的几位领导再三表示,是依法依规办事,至于何猛说的15000元捐资助学费,周建初和林伟平都表示否认,否认曾向何猛索取过任何费用,不收何学丽只是因为学位已满。

  “何学丽是否符合入读新和学校的条件?”

  校方拒绝回答,只表示“必须按照规定优先安排本地学生入学”。

  “学校是否还有空余学位?”

  校方称虽然初一还有12个空余学位,但是收到“上级”指示,有本地学生会转入,需要将学位留给他们,因此拒绝收录何学丽。

  “上级部门是谁?12名本地学生何时转入?”

  校方称并不清楚。

  “既然不能入学,为何7月份收了校服费和军训费?”

  校方称老师收错了。

  按照校方说法,所有学位都被安排给了本地学生,新和学校初中一年级应该没有任何外地户籍学生。

  但据记者了解,就在新和学校初中一年级还有三名外地户籍学生,其中初一一班来自江西的刘同学,初一二班户籍在四川的朱同学,两人都向记者表示,称家里按照学校要求交了15000元后,才被允许入学。

  对于这一情况,两位校长表示不清楚,“需要调取档案查询是不是有这么回事儿”。记者提出是否可以查看学籍进行确认,校长称档案科的老师出门办事未归。

  教育部门

  已缴费入学者“纯属巧合”

  昨日下午,记者就何学丽的遭遇采访了白云区钟落潭镇教育指导中心冯主任,她表示,何学丽是外来工子女,学校必须要先满足本地段学生的入学需要,才能留学位给外来工子女,“现在学校学位满了,所以就不能收她了”。

  对于新和学校目前仍有12个学位的空缺,冯主任也表示,本地生源确实有变动,所以目前不能确定学位是否满员属于正常情况。

  而对于已有两名外地户口学生缴纳过一万五千元,且已入学的事情,冯主任解释称,可能是排位先后顺序导致,而缴纳了捐资助学费的入学了,没缴纳的小何入不了学,“这纯粹是一个巧合,需要进一步去了解”。

  她表示,按照相关规定,学校是绝对不允许收取“赞助费”,但可以收取捐资助学费,“不过捐资助学费严禁和学位挂钩”。

  冯主任介绍,捐资助学费是统一收取的,“交到上面汇总后,再以项目的形式分配给学校”,至于要先找本地人保证,把钱中转一下,“绝不可能出现这种情况”。

  最后,对于何学丽的遭遇,她表示遗憾,表示将会认真核查。

  四问小丽的课桌为何消失?

  问1

  1.5万元究竟是什么费?

  最开始,何猛一直认为这1万5就是传说中的“赞助费”,但据了解,赞助费是指学生在非户口所在学区上学,或是因成绩等其它原因在非录取学校(初中或高中)上学,要交给学校或幼儿园的额外费用,近年来,教育部已经多次强调不允许学校向家长收取赞助费。

  而借读费,是针对学生跨省、市(地)、县(市、区)借读,占据了当地一定的教学资源所收取的费用。中国教育部2010年12月24日公布《教育部关于修改和废止部分规章的决定》,删除了《小学管理规程》中第十二条中的“并可按有关规定收取借读费”。

  那何猛所称的校方要求其缴纳的“1万5”会不会是“捐资助学费”?

  现行的《义务教育法》第四十八条规定,国家鼓励社会组织和个人向义务教育捐赠,但教育部门规定,不允许学校将捐资助学费与学位挂钩。

  而记者了解到,由于义务教育发展仍然不均衡,教育资源相对紧缺,近年来为人诟病的“择校”问题并不能得到遏制。由此,不少学位紧俏的学校就以“捐资助学费”名义收取“择校费”。而因为执法部门在监察过程中难以界定家长所交纳的“捐资助学费”是否与学位挂钩,所以,“捐资助学费”近年来成为了不少“择校”个案的幌子。

  问2

  小丽是否有进入公办学校的资格?

  据了解,2013年广州市教育工作会议曾决定,2013年广州将调整完善免费义务教育政策,从春季开学起,免费义务教育补助范围从广州市户籍和符合各区、县级市免费条件的异地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扩大到全市公办、民办义务教育在校学生, 在义务教育阶段,广州对符合16大类政策性借读人员,按照就近入学原则派到公办学校就读。

  新和校方一方面承认有12个空余学位,另一方面表示“学位已满”,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身份的小丽不能入学,但却又收取了3名异地生捐资助学费的情况下,允许入学。

  对此,钟落潭镇教育中心主任称“纯粹是一个巧合”。

  问3

  交了校服费,领了教材,

  为什么不算入学?

  7月12日,何猛和其他家长一起为女儿缴纳了校服费和军训费。9月3日下午前,小丽还能带着新领的课本,在初一(1)班与其他同学一起上课。

  为什么这样不算入学?

  校方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解释说,“收错了”。

  然而,记者了解到,一般而言,各类学校学位既定后才向教育部门和政府报备,并落实中小学生均公用经费定额标准和预算内生均公用经费拨款标准以及免费义务教育配套资金的情况。

  “如果学位不确定,是不应该收取军训费、校服费的,这些都是属于政策允许的代收费,是学校根据学生人数实际情况代替有关厂家、培训项目进行统一代收取的。”一位资深教育工作者称,收取了校服费和军训费,甚至发下了教材,然后不承认学生资格,这样难以说得过去。

  记者还发现,该校让家长缴纳“军训费”时并没有使用规范的收费票据,而仅是一张写着“培训费”的收据。

  问4

  学校能否没收小丽桌椅?

  在小丽已就读两天的情况下,学校有没有权力搬走她的桌椅?

  对此,著名教育学者、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认为,学校如此简单粗暴的将学生的课桌收走,是非常不人性化的,应当在和学生家长充分沟通,而不是直接针对学生采取措施,“此举败坏了我国教育的形象”。

  他还表示,学校的行为已经涉嫌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小丽的人格尊严受到侵害,学校应该当面向她赔礼道歉,并且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违法行为。( 记者 胥柏波 实习生 曹菲)

【编辑:王硕】

>教育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