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教师节家长热衷送礼:有的衷心感谢 有的出于无奈

2013年09月08日 10:31 来源:新华网 参与互动(0)

  教师节快到了,该不该送礼?这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新华社“新华视点”记者近日采访了北京、上海、江苏等地的十位家长和十位老师,听取了他们对于节日送礼的一些看法。

  在大部分家长看来,为了孩子不吃亏,少不了必要的“人情世故”。大部分老师们在收礼与不收之间,也有各自的为难和坚持。消除认识误区,重建信任理解,或许才是教师节最好的礼物。

  家长:有的衷心感谢,有的出于无奈

  大部分受访的家长认为,中国自古有“尊师重教”的礼数,感谢老师的辛勤培育,孩子有孩子的表达方式,家长有家长的“套路”。

  “教师节送礼是一种习惯,孩子会制作贺卡或创意小礼品给老师,作为家长也要表示一下,买一些真丝围巾、保温杯、钢笔之类。”上海一位学生家长李丽萍说,如果不确定老师需要什么,送消费卡或代金券也挺实惠。

  “我们一般在节前到老师家送一些土特产,主要就是表达对老师的谢意。”顾女士是一位外来务工人员,她孩子今年留在了杭州城里读初中,“土特产的价格和几百块钱的消费卡差不多,但老师更容易接受。”

  记者调查发现,多数家长送礼是因为周围人的影响。“反正我接触的圈子,十个人中八、九个都送。”上海一位幼儿家长王静说,一般送购物卡,也有送现金或礼品……

  记者在淘宝、京东商城等网站上看到,为教师节送礼定制的各类消费卡、礼品十分走俏。礼品价格在几十元到几百元不等,消费卡500、1000的面值都有,卡上印着学士帽卷轴或鲜花,旁边写着“老师谢谢您”。

  “一些家长担心,其他家长送了自己不送,会不会不好?”上海一位姓李的幼儿家长说,“肯定有点无奈的,现在就一个孩子,总希望老师对孩子好点,不管送礼有没有用,也是图个安心。”

  北京一位中学生家长陈女士告诉记者,她是2011年从澳洲回国定居的,2012年开始儿子在北京上学。“一开始不太适应国内的习俗,老师对孩子比较冷漠,甚至带给他一些负面情绪。后来听别的家长建议,买了三张卡登门拜访,之后老师就经常鼓励、表扬他了。”

  老师:注重精神表达,谢绝贵重物品

  部分教师表示,感恩是情感教育的重要内容,在教师节给老师送礼的行为不应该“一棒子打死”,也不应一味地指责老师,需要客观、全面地看待。

  上海市华东师范大学附属第二中学的魏老师说,中国的教师群体,尤其是毕业班教师确实非常辛苦,要牺牲大部分私人时间,包括照顾自己孩子的时间。“家长出于感谢,给老师送一些礼物也能理解。但是要把握送礼和收礼的分寸。金钱、贵重物品不能要,可收一些有人情味的小礼品。”

  江苏省东台中学的孙老师认为,教师节给老师送礼,应该注重精神层面。“收到孩子们自己制作的礼物,虽然礼轻但情意重,是很大的安慰。指望学生家长送礼改善生活的老师,毕竟是极少数。”

  “我碰到过一位家长,跟我说孩子视力不好,我就帮他安排了一个靠前一点的座位。事后家长要给我代金券,我没有收,收钱就变味了。”嘉兴市某小学教师林芳说。

  采访中,不少老师表示:“收了礼,家长表面上很感激,其实心里会看轻你。”嘉兴市某幼儿园老师董琪说,家长送礼多数是有需求的,比如分班、换座位,选班干部,争取得奖资格……“现在的孩子很聪明,你和家长之间的利益交易,他们心中有数,你的教育本身就打折了。”

  “开学前我们进行家访,有的家长认为,这是向老师送礼的好时机。”上海市普陀区秋月枫幼儿园的虞老师说,根据幼儿园的规定,如果收下了消费卡,走时就将其放在楼下的信箱中并告知家长。如果是大件礼物,就上交园里,在合适时间返还家长。

  “信任”“理解”是最好的礼物

  记者采访中了解到,近年来,一些学校和教师发出了“过节不收礼”的倡议,家长感到释然,校方也觉得轻松,送礼现象得到一定程度的遏制。

  杭州9岁孩子的母亲张蓉坦言,学校风气比过去好了。教师节前夕,老师专门给家长群发了短信,明确表示不收礼品礼金。“家长送礼被拒,反而觉得不好意思。”

  上海市闸北第八中学校长刘京海认为,现在国人对“礼仪”的认识有偏颇。“如果你送的礼,让对方感到有功利性、目的性,就没有人愿意接受,一定程度上是对老师的不尊重。”

  教师是“红烛”,是“园丁”,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大部分受访教师认为,收礼行为不光彩,而信任和理解,则是他们最需要的礼物。

  上海市愚园路第一中心小学副校长沈建说:“尊师重道贵在平时,节假日的‘突击表达,并不能给老师带来快乐,反而增加了压力。与此同时,家长给老师送礼,还会对孩子产生负面影响,令其人生观、价值观跑偏。”

  据悉,目前上海中小学开始流行一种做法,学期末由老师给孩子送礼物。学校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增进老师与家长之间的互信,传递出“老师心中每个孩子都是平等”的理念。

  理想的师生关系如何处理?上海秋月枫幼儿园园长顾英姿用亲身经历做出了说明:“一位家长三年里没有给我送过一次礼物,但她会在孩子过生日时,让孩子带一些糖果、饼干到班上,与老师、伙伴们分享。孩子毕业以后,家长给我寄来一个冬天用的暖水杯,信中写道,真诚感谢三年来为孩子所做的一切。”

  这件事让老师念念不忘,认为这才是真诚与互信。“我和这位学生及家长也成了好朋友。”(记者俞菀 吴振东)

【编辑:朱峰】

>教育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