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教师收礼积少成多亦涉嫌受贿

2013年09月10日 11:13 来源:法制日报 参与互动(0)

  每到教师节,学生都会以各种方式感谢恩师。今年,一种可等同于现金使用的教师节礼品卡格外火爆,让这个充满敬意的节日变味。在大部分家长看来,为了孩子不吃亏,少不了必要的“人情世故”。大部分老师们在收礼与不收之间,也有各自的为难和坚持。家长和老师都似乎有种“不得不送,不得不收”的无奈。

  一年一度的教师节到了,在教师节送礼收礼蔚然成风的背景下,或许这一天,一些教师们见面的时候会用“今天收礼了吗”互相问候一句;不在学校里穿梭,就在教师家门口等候的家长们见了面也会寒暄一句,“今天送礼了吗”。教师节腐败真的让社会很纠结,破窗效应之下,“不得不送”给学生家长们平添了几多无奈,没给老师“意思”一下的学生内心可能也会产生怕被“穿小鞋”的恐惧。教师节送礼收礼之风刮遍了原本纯洁的校园,成为了教育肌体上的一颗“毒瘤”。

  “怕孩子吃亏”、“别人都送”,是很多家长送礼的理由。但是,今天给老师送了东西,孩子在老师的优待下“健康”成长了,那么明天呢,到了一个新的环境中,是不是对新的管理者也要继续重蹈覆辙,子女在这样的“力挺”之下,真的会茁壮成长吗?家长和教师是孩子的人生导师,但从小就在孩子的心里埋下“不送礼就吃亏”、“别人送你就得送”的种子,那日后注定不会长出一棵自强自立的参天大树。维系情感只靠金钱开路,这些思想和言行都会被孩子刻录机一般的眼睛所记录,会内化成自己的价值观,长大后也会继续在自己的人生中“发扬”功利、媚上的“精神品质”,这样示范和引导真的很失败。

  很多人认为教师收礼、家长送礼只是人情交往的需要,是师德问题,的确法律也并未明确教师收礼的行为性质,这让教师节收礼送礼年复一年地打着法律的擦边球。目前依照受贿罪对收礼数额较大的教师处以刑事惩罚有障碍,教师确实不是从事公务的人员。但刑法还规定了“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指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财物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数额较大的行为。教师收礼,在某种程度上违反了教师行业的管理制度,损害了教师职业的廉洁性;客观方面,既然收受了礼品礼金就会损伤教育的公平性,某些时候会对有所“表示”的学生倾斜教育资源,这也是教育领域的“谋利益”;数额上,红包、礼品日积月累,价值也早已达到了定罪的标准。因此说,教师收礼并非无法可依,如果数额过限,一样触犯刑律,可依“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处理。

  于情于法均讲不通的教师收礼,有关部门不能再放任不管了。廉洁二字不只是说给领导干部的,教师腐败同样是有违廉洁的行为,是社会不良风气的源头。教师收礼亦是受贿、家长送礼亦是行贿,这样的理念应深入人心,立法部门应把教师收礼这种“显规则”明确纳入到法律规范之中,不能再让这样的行为处于灰色地带;教育管理部门、纪检部门、司法部门更要对不甚光明的教师依法依纪追究相关责任;家长们也需自律,你的一言一行都在孩子们的眼中,切莫让孩子们习得如此“人情世故”。过个“无礼”的教师节应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如此才能让教师节回归本位,教师职业也才能重新赢得社会尊重。 马钰朋

【编辑:王永吉】

>教育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