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南洋理工校长:中国科技尚“年轻” 获诺奖需耐心

2013年09月23日 15:35 来源:新民晚报 参与互动(0)

  “想要获得诺贝尔奖金,唯有做到出类拔萃,并且拥有足够的耐心。”南洋理工大学校长、植物生物化学家、诺贝尔基金会前成员安博迪(Bertil Andersson)教授,前天在沪出席该校第八届中国毕业典礼时如是说。他接受记者专访时透露,明年将会有更多诺奖得主来中国、来上海与大学生面对面交流。今年的诺奖名单公布在即,对于渴望获得诺贝尔奖的中国科技界,他的建议只有两个字:耐心。

  别为没获奖而沮丧

  安博迪校长与诺贝尔基金会曾有长期的合作关系,先后担任诺贝尔化学委员会成员、诺贝尔基金会成员和诺贝尔基金会受托人董事。他说:“2014年,我们将把众多诺贝尔奖得主请到中国来,因为我的关系,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将在这些活动中扮演主要角色。”

  “诚然,获得诺贝尔奖是一所大学、一个国家科研创新成功的标志之一,世界上很多顶尖大学都诞生过多位诺奖得主。但这需要耐心!对于中国这样相当年轻的科技国家而言,还请耐心!用不着为没有获奖而沮丧。”安博迪表示,很多人问过他中国什么时候能获得第一个诺贝尔奖科学类奖项,他都会告诉提问者,从中国恢复高等教育、科技研究重生开始算起,至今仅仅三四十年——就科技传统而言,这是很短的一段时间。他举例说,以色列有很深厚的现代科学底蕴,它花了50年才诞生第一个诺奖得主。

  鼓励打破学科界限

  安博迪指出,近年来,诺贝尔奖经常授予跨学科的研究成就。当代的知识越来越互相融合,学科的界限频频被打破。他认为,教育也是如此,任何一个学科都不能封闭,应该提倡主题式的教育、科研工作。在南洋理工大学,跨学科的学习、教学和科研都是被鼓励的。本科生需学习30%的专业以外课程,比如,理科学生还需了解新科技的社会影响。

  今年在上海举办的中国毕业典礼上,代表毕业生致辞的是上海市华东师范大学第四附属中学校长张莹晶,她是该校教育行政系的硕士毕业生,她在毕业感言中说“开放互动的学习形态,是最好的办学示范”。

  安博迪说,大学还应为学生提供创新的“实战”机会,很多事情是课堂里教不来的。安博迪在瑞典林雪平大学担任校长期间,在校经营的300多家起步公司中,有150多家是学生办的。“可惜,我在新加坡和中国都没有见到这样的局面,人们的注意力过多地集中于分数。其实,顶尖的创新型创业者,常常不是尖子生。”(记者 董纯蕾)

【编辑:杜雯雯】

>教育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