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评论:更应关注另类标语背后的情感需求

2013年10月09日 14:24 来源:华西都市报 参与互动(0)

  “吾日三省吾身:高否?富否?帅否?否,滚去学习!”在四川内江六中高三(14)班黑板上方,这样的一则冲刺标语显得格外醒目。据了解,此标语是由该班级一位同学提出,经过全班公选后悬挂的。(相关报道见昨日本报A08版)

  钟倩(山东作家):较之于争议另类标语是否雷人,更应看到标语背后学生们的真实情感需求。第一,高考临近,学生会顿觉压力,带有“高富帅”等字眼的标语本身也是一种情绪宣泄,有利于他们的身心平衡;第二,古代诗词、名人语录等励志标语在学生们那里已经出现审美疲劳,确切地说无法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喧嚣的网络时代,他们需要更具个性化、更出彩的标语,以激励自己或调侃自己。

  王传涛(浙江教师):和高富帅相提并论的高考激励语并非只有这一家,去年,某地高三年级打出了这样的横幅——没有高考,拿什么和高富帅竞争?而更可怕的问题是,有了高考,大部分人也未必能和高富帅展开竞争。但是,读书和高考,毕竟给了相当一批人一块“敲门砖”,因此,将成为高富帅作为高考之目的并无“原罪”,也不低劣,不必给予过度解读和阐释。

【编辑:王硕】

>教育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