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上一页 薄冰:5亿人口的英文老师(2)

2013年10月12日 13:55 来源:中国教育报 参与互动(0)

  师生厚谊

  半仰卧的他,凝望目送学生的眼神无比深沉,流露眷恋。

  他关爱学生,学生也爱戴他,师生情谊深厚。

  薄冰经常把基础较差的学生唤到家里来单独补课,很多年坚持这样做,饿的时候一起吃点心,他像父亲,学生也不拘束。薄冰离世的消息一出,网上就有学生深情写道:“你是否还记得薄老师陪伴你学习英语的日子?”

  如果你是学生,他会推荐你读哪些书,教你学习方法;他会耐心地纠正你的汉语乡音和英语发音,指出你的语病并鼓励你;他会提醒你学好外语的同时不要忘记国语水平的提高;如果你是毕业生,他可能会为你联系工作、联系进修或考研。

  薄老90岁生日那天,73级的学生捧着一个大蛋糕到家祝寿,病榻上的薄冰分外惊喜,蜡烛点燃,烛光映红了他苍老慈祥的脸庞。“祝你生日快乐……”这歌声将儿子薄古的记忆带回到34年前,那是他们毕业时在薄冰书房的联欢会:年轻人的欢歌笑语此起彼伏,在“薄老师来一个”的邀请声中,他吹起了久违的横笛,悠扬的笛声环绕着每一张青春洋溢的笑脸,感觉着他的感觉,幸福着他的幸福。亲密美好的师生情,令薄古羡慕不已。后来,薄古也上了大学,在毕业生分配志愿表上毫不犹豫地填上了所求职业——“教师”。时光飞逝人已老,眼前这一幕,让鲐背之年的薄老,在学生的歌唱中仿佛又回到了久违的幸福时光……人们希望时间凝固。这一次,他送别学生的方式与前不同,半仰卧的他,凝望目送学生的眼神无比深沉,他被深深打动,流露鲜有的眷恋。

  薄冰辞世的消息传出后,许多学生打电话、发邮件、发短信给他的家人,表示悼念和慰问。几十年前薄冰教过的学生打电话给薄古,希望集体为薄冰老师的丧事捐款,薄古婉言谢绝,又一次被真挚的师生情所感动。

  宽厚待人

  从兰州赶来的薄胜天,拉着女儿走到薄冰遗体前,突然扑通跪地,泪水从硬汉的脸上奔涌而下。

  薄冰平易近人,待人宽厚,乐于帮助学生和他人。同时,他又特别不愿意麻烦别人,更不愿意拖累他人。

  外地常有素不相识的教师或学生给他写信求教或者要求帮助,只要有时间他都一一复信。如果他觉得来信中哪篇文章写得好,哪怕是素未谋面的中学英语教师写的,他也会叫朋友想办法帮助其发表。

  中青年时,他经常加班加点给学习困难的学生补课或额外辅导,有时连饭都顾不上吃。有一次,薄冰见一学生经济困难,他不仅送其很多书,就连自己的自行车也送给了这位学生,宁肯自己多走路。

  “文革”中他受过冲击,但他并不因此就抱怨、懈怠,仍然对祖国和人民一片赤诚。“文革”后期,他以55岁的高龄参加了学校组织的义务献血,家人都为他担心,他回答:“我身体还行,最后尽一点儿义务,给需要帮助的人。”以上限年龄参加义务献血的行为,这在学校老教师中极为罕见,在社会上也不多见。

  上世纪80年代初,薄冰因心动过速住进北京西苑医院,住院期间顺便教医护人员英语,出院时,医生、护士留恋不舍,希望能继续跟他学英语,薄冰慨然允诺以后来院免费开课。原西苑医院院长房定亚回忆起当年跟着薄冰学英语的情景时十分感慨:“他每周都会抽两个晚上来医院给我们讲课,从发音、时态、词性等基础知识讲起,来去都坐公交车,风雨无阻,不收一分钱,不吃一顿饭。我们被他感动,对他敬仰。”那时,薄冰已经是60多岁的老人,且患有心脏病,晚上还不辞辛劳、不要报酬地去帮助、去满足校外渴望学习英语的人们,实在是难能可贵!

  薄冰因工作繁忙,与外地亲属很少团聚,但他常以寄钱的方式表达关爱和帮助亲属度过难关。他在不同时期,每月从工资中拿出一部分钱,寄给山西老家的母亲和小妹、兰州的二哥、西宁的侄子……兰州的二哥在“文革”中被打成“反动学术权威”,停发工资,赶回农村老家,6个孩子生活突然窘迫。大女儿薄靖远回忆说:“当年若没有五叔救济,我肯定从大学退学,怎么会成为今天拿政府特殊津贴的医生;小弟薄胜天当时14岁,跟着也被停发工资的母亲到农村去喂牛,现在他是甘肃省最大的房地产公司的高管。五叔的恩情没齿不忘。”就在薄冰遗体告别仪式即将结束时,从兰州赶来的薄胜天,拉着女儿走到叔父遗体前,突然扑通跪地,泪水从硬汉的脸上奔涌而下。

  薄冰最不愿意麻烦和拖累他人,对家人也是如此。

  他独居书斋时,有一回连续3周拉肚子,他都不肯麻烦儿子薄古送他去医院住院。薄古第一周周末看望他时,问他是否好些了,他说:“好了,忙你的吧。”其实他在当天的日记里分明写着去洗手间的次数:“上午4次,下午不计其数。”他持续拉肚子20天,对儿子隐瞒了实情,薄古再看望他时,发现他形容憔悴,焦急之中翻阅了他的日记……儿子强行将他从床上拉起,背下楼去。他就是这么坚强,薄古一辈子没有见过他流泪;他就是这么能忍耐,克己不求人。

  2010年,薄冰与儿子薄古同住。有几次他不肯吃饭,儿子问他为何如此,他说,自己已经活了很长时间,总是拖累别人不好。

  就是这样一个不愿意拖累别人的长者,把毕生的纯朴情怀和大爱留给了人们,永远地离开了。薄冰93岁的浙大同学汪积功回忆说:“记得我们告别浙大时,正值阳春三月,槐香正深,快70年了,我至今一闭眼,就闻到那满街的芬芳……作为挚友,我深知他青壮年时满腔热血、激情似火,老年时满头银发、爱国情怀不减当年。别了,薄公,一路走好。”这厚重的纪念代表了很多人的心声,会一直延续下去。

  -相关链接

  他的一生

  1921年12月10日,生于山西省应县。

  1947年毕业于国立浙江大学外国语文系。

  1947年至1949年,在上海中华职业学校担任英语教师。

  1949年至1950年,在华北人民革命大学学习。

  1950年起在北京外国语学院(现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系任教直至离休。

  1992年起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2013年辞世。

  他的著作

  薄冰先生毕生从事英语教育与研究,著有57部著作。代表性的有:《英语语法手册》、《薄冰英语语法》、《英语时态》等,他的多种英语学习类著作深受读者欢迎,尤其是经典的英语语法专著成为社会畅销书,如1964年出版的《英语语法手册》影响了几代人的英语学习。薄冰先生被广大英语学习者誉为“语法大师”。

  他在英中翻译上亦有很深造诣。早在上世纪50年代,他就翻译出版了苏联土库曼作家凯尔巴巴耶夫的长篇小说《决定性的一步》和中篇小说《白金国的爱素丹》(合译),还曾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英中翻译定稿人。(古海)

【编辑:杜雯雯】

>教育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