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当海归人才遇上本土人才:同场竞聘海归为何很失落

2013年10月17日 08:57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参与互动(0)

宁波招聘会现场,工作人员在指导应聘者填写资料 张海磊摄

  我们把话题拉回到不久前的宁波。

  “刚进入会展中心时,我被吓到了。没想到今天来这么多人,并且大部分是国内高校的毕业生。”9月14日,在宁波市会展中心的高层次人才引进洽谈会上,毕业于俄勒冈州立大学金融专业的邱雪感慨道。

  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发布的数据,截至2012年底,全年留学回国人员总数为27.29万,被称为“史上最大的回国潮”;同时,2014年国内将有700万大学生毕业。当海归潮遇到本土学生毕业高峰时,海归应如何发挥自身优势在竞争中脱颖而出?

  海归苦恼:

  对国内及行业发展不熟悉

  邱雪之前在一家公司做文秘,本想通过这次洽谈会找一份与自己专业相关的工作,但和几个公司的人事主管聊过后,她有了自己的苦恼:“由于我毕业的学校在美国排名不是特别靠前,和国内著名高校的毕业生相比,用人单位更倾向于选择后者。”

  毕业于乌克兰冶金大学的王杰也参加了本次洽谈会:“原以为留学经历能在找工作中为自己加分,或者进入工作后会得到不同于本土人才的培养与发展的机会。但是现实给我们的答案却是,我们除了语言稍微有优势外,其他并没有太大优势,尤其是对国内和行业发展的了解,国内的毕业生肯定比我们有优势。”

  洽谈会上,上海交通大学博士生郭睿将简历投给了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宁波创新中心的负责人。当说到和回国的海归人才相比,自己的优势在哪时,他自信地说:“肯定是我们更了解国内的市场和行业发展情况。”

  参加此次人才洽谈会的单位有数百家,前来应聘的不仅有国内著名高校的博、硕毕业生,还有不少留学人才。记者通过在洽谈会现场采访了解到,和邱雪、王杰有同样苦恼的海归还有很多。

  用人单位:

  同等条件优先选本土人才

  不仅本土人才在与海归人才的竞争中更加自信,很多用人单位对海归人才的认识也在发生变化。

  “之前认为海归有留学经历,通过他们能更好地熟悉老外办事的思维习惯方式,减少由文化差异带来的麻烦,但在实际工作中,却发现这些海归人才的优势并不明显,他们完全没有满足公司这方面的需求,还不如稍加培训之后的本土人才有优势。”赛尔富电子有限公司人力资源与行政总监张森木说道。

  当被问到,如果表现同样优秀的海归人才和本土人才竞争同一个职位会优先考虑谁时,弘正节能有限公司的人事主管黄小姐说道:“要看薪资要求,如果海归的薪资要求明显高于本土人才的话,那会选择本土人才。”目前,国内高校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出国交流机会,很多与公司的合作项目也使学生的能力得到提升,在很多方面,本土人才与海归人才相比差距并不明显,甚至是比海归人才更优秀。在自身能力和素养差不多的情况下,海归的高薪资要求往往会让用人单位望而却步。

  专家支招:

  发挥自身外语、国际化优势

  专家指出,加强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队伍建设,一靠面向海外引进人才,二靠立足国内培养人才。之前,我们可能会更关注国家为吸引海外人才采取了哪些优惠政策,但是现在除了关注政策外,还应注意海归回国后的竞争能力如何。本土人才正日益成为与海归竞争不可忽视的力量。

  在宁波人才科技周暨宁波人才紧缺指数新闻发布会上,宁波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张良才说:“不管是国内人才还是海外人才,只要是优秀的人才,宁波都欢迎。”

  可见,当回归到人才本身的竞争后,只有拥有真实本领的人才更受青睐。“既然出国,就应该丰富自己的经历。在国外不能仅把自己局限在校园里,而更应该与当地人交流,了解他们的思维方式和当地文化。以前总是说海归有语言优势,但语言毕竟是工具,很多本土人才在外语能力上并不差。而对当地文化的真正了解才是海归人才的优势所在。”张森木建议道。(张海磊 李书娜)

【编辑:王硕】

>教育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