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评论:期待更多领域去除英语“特权”

2013年10月22日 13:36 来源:南京日报 参与互动(0)

  在昨天的热门话题中,“英语改革”肯定算一个。根据北京市最新公布的2016年高考改革方案,英语科目分值由150分下调至100分,语文从150分上调到180分;小学三年级前,拟规定不设英语课。稍早前,江苏、上海、山东等省市也相继传来酝酿高考英语改革的消息。这一波被称为“向英语动刀”的举动,受到了网友的密集关注和热议。

  在中国,英语大概是最能牵动人们情绪的课程之一。历次升学要考英语不算,很多人读研、读博、出国还要继续考,再往后,求职者、评职称者,还得过英语这道关。学习者为之投入的太多,而收效甚微:学了个聋子英语、哑巴英语,且不说很少实用,即便派上用场,也难拿出手。对这样的英语学习,确实应该反思。对英语“动刀”,也顺应了人们的期待。

  不过,所谓“动刀”,其实只是一个形象的比喻。归根到底,英语只不过是一门语言,之所以造成今日几乎人人喊打的局面,实在是人们对它赋予了太多的“特权”——与各类升学、求职、评职称挂钩,事实上享受了“超学科待遇”、“超语言待遇”。这才导致家长、学校高度重视,个人更是不敢怠慢。再加上英语教学围绕着考试转,语言自身的交际功能弱化,很多人感到英语无用,原因即在此。这一波英语高考改革,目的正是要解决这两大问题:一是调低高考分值,降低学科权重;二是改革考试方法,引导教学改革。在此之外,人们当然有着更多的期待,期待着改革的链条能够就此延展得更长,能够刨除附着在英语身上更多的“特权”。

  从长时段来看,英语的“特权”其实也是一个历史性存在。改革开放之初国门大开,人们感受到了内外的巨大差距,也产生了强烈的学习冲动。在官方的推动下,英语的特殊地位由此建立并逐渐强化。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彼此差距缩小、国人信心大增,反过来倒是有众多外国朋友学习汉语,而我们自己则面临着“汉字危机”。现在,去除英语特权、加强母语教育正当其时。从对外交流的角度讲,英语将来更应该成为“少数人的工具”而非“全民的负担”,相当多的教学工作也应该交给市场,实现“谁需求,谁学习”,让更多的“陪绑者”解脱出来。

  但愿,这一波改革才刚刚迈出第一步。

【编辑:张海桐】

>教育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