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史上最猛回国潮来临 平庸海归直接成“海待”

2013年10月22日 15:56 来源:北京晚报 参与互动(0)

  想当初海归的光环何其耀眼,可如今再来到人才市场上,海归们却发现,出去留个学,回来也并不比国内的应届生占到多少便宜,只有那些研究“高精尖”技术的高层次人才才是企业竞相争抢的对象,多数平庸的海归反而成了尴尬的夹心层,很多直接就成了“海待”。

  根据最新发布的2013年《国际人才蓝皮书:中国留学生发展报告》显示,近五年回国的留学人员近80万人,接近前30年的3倍。特别是2012年,留学人员回国数量达到27.29万人,同比增长46.56%,超过70%的留学生选择回国就业,成为“有史以来最大的回国潮”。

  欧美同学会·中国留学人员联谊会副秘书长陈泉表示,目前我国留学生回归就业的难点主要集中在工作经验少。在日前举办的第四届海归人才招聘会上,神华集团正在为旗下的北京低碳清洁能源研究所招聘工程师,主攻煤基化学品的生产工业技术。仅看招聘简章上那一长串的“直接法煤液化”、“二氧化碳封存和二氧化碳驱油”等专业术语,就让绝大多数的应聘者望而却步。企业表示:“学这种国际前沿专业的人太少了,不仅国内奇缺,国外的毕业生也很少,我们这几个职位常年招聘,但总是常年空缺。”

  与神华集团一样,拿着高端岗位找海归的企业需要的正是求职者丰富的海外工作经验,了解国际前沿科技的优势,希望招到符合“有外国制药企业或大型CRO公司3年以上CRA经验”、“拥有至少5年试验设计和测试平台搭建的经验”等条件的从业者。

  在现场,一位从悉尼大学新闻学专业研究生毕业的小王找了两个多月的工作,发现适合自己的不过是外语培训机构或者留学咨询机构,“我很想到媒体工作,也网投了十几份简历,连一个面试通知都没接到过。”小王说,她归国后,一直在就业市场寻觅,而自己所学的这个“大众”专业在国内丝毫不缺人才,那些急切地想招海归的一般都是技术核心岗位,她在招聘会上转了四五次了,发现适合自己的只有这些跟外语沾边的岗位。

  除了缺乏工作经验,专业技能上又没有突出优势之外,海归们的高姿态也成了他们就业受阻的重要原因。北京外企人力资源服务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他们替很多企业招聘人才,“海归往往薪酬预期在七八千元,因为他们出国的成本高,如果跟国内的应届生一样只拿四五千元的话,短期内很难收回他们求学的成本。但在人力资源市场上,企业给付薪酬是按个人的工作能力和工作业绩来评价,海归的背景并不能为他们争取更多的薪水。”(记者 代丽丽)

【编辑:王硕】

>教育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