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上一页 揭秘张曙光“学术”路:读博士不愿写论文退学(3)

2013年10月25日 07:08 来源:中国青年报 参与互动(0)

  院士理应有高道德水准

  张曙光担任原铁道部副总工程师期间,朱静拿到过铁道部关于车轴的课题,但这并没有影响她对张曙光学术能力的质疑。

  她强调,一看到张曙光两本厚厚的“专著”,就知道不可能,“自己写过书的人知道,这么两大本需要多少时间,需要静静地坐在图书馆里,坐在书案边,写书嘛,需要很多很多的时间,有时候一个字都需要反复地推敲。”

  她对学术不诚信深恶痛绝:“你写的东西用了别人的东西,就像贪污钱一样,这一块你不能踩,一踩就是踩了红线。”

  朱静认为,院士制度的改革有着重大的意义。虽然目前已有很多针对院士的规范条例,但仍应该不断完善。“希望院士制度越来越完善,院士作为学术方面的领军人物,国家给这么高的荣誉,社会期盼着有比较高的道德水准,有比较好的献身精神,也是应该的。院士应该作出榜样。”

  她认为,对于违反科学道德的院士,应该有退出机制。

  事实上,《中国科学院院士违背科学道德行为处理办法》中就规定,违背科学道德行为包括:1. 违反科学共同体公认的科研行为准则的行为;2. 引起社会强烈反响,有损院士科学道德声誉的行为;3. 在院士增选工作中违反有关纪律和规定的行为;4. 其他科技活动中的不端行为。

  对于存在上述行为的院士,“调查确认投诉属实的,根据问题的性质和严重程度给予警示、批评、警告的纪律教育,直至按照《中国科学院院士章程》撤销其院士称号。”

  但事实上,至今为止,因学术道德失范或其他原因被撤销院士称号的寥寥无几。这项被赋予诸多现实利益的称号,延续着“一选定终生”的套路。

  在朱静看来,如何改革院士制度,应该进行专门的课题调研,有数据、有事实支撑,再形成具体的改革方案,这样比较妥当。

  不过,在沈志云看来,张曙光案与院士制度改革“风马牛不相及”。

  他认为,在具有“中国特色”的科研体制中,“产学研”结合最好还变为“官产学研”结合,这样才能真正办实事。“你不要有那种心理,一提官员就什么都不是了,官员也有钻研业务的。”“工作需要。不是说你是官员,科研就搞不成了”。

  “媒体对院士也要保护。”沈志云说,在网络上,有的网友会因为不了解情况,观点也不一致,“等张曙光案宣判以后,我会站出来说的。”记者 卢义杰 叶铁桥 实习生 霍仟

【编辑:王浩成】

>教育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