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广东财经大学校长:希望学生以后财大但不气粗

2013年10月25日 12:49 来源:南方日报 参与互动(0)

广东财经大学校长王华。王辉 摄

  一所建校30年的学校,却有20年的更名史。这就是广东财经大学。曾经,她有一个更为人熟知的名字:广东商学院。

  在中国高等教育的版图中,一直有“国家队”和“地方队”的分野。相较于占据金字塔尖的“985”、“211”重点大学,数量庞大、培养了95%毕业生的地方院校近年来却陷入尴尬:经费投入欠缺、管理体制和人才结构先天不足。

  2009年1月,53岁的王华从广东金融学院院长任上转任广东商学院院长。也是这一年,身为地方院校的广东商学院,开始新一轮的更名努力。

  调学科、盖大楼、引师资,勒紧裤腰带建起北校区,图书馆藏书不够了,甚至发动全校师生、校友来捐书……王华感叹,“当个家不容易,钱就这么多,十个茶杯七个盖,怎么盖都有漏的”。

  今年初,在更名大学的最后关头,出现了戏剧性的一幕:广东商学院改名广东财经大学仅一票之差没能当场通过,消息传来,很多老教师失声痛哭;5个月后,居然又奇迹般地等来了教育部一纸更名通知。

  明天是广东财经大学30周年校庆,这也是该校更名成功后的第一个校庆。

  漫谈校庆

  30年对一所大学还很年轻

  南方日报:今年学校的大事很多:更名成功,又将迎来30周年校庆。请问学校校庆筹备进展如何,有何亮点?作为大学校长,您想借校庆传达一种什么理念?

  王华:今年可谓双喜临门,一个是更名为广东财经大学,教育部6月19日下的通知,又恰逢广财大30周年校庆,这对广财大全体师生员工包括10多万校友来说,也是难得的喜庆日子。

  对于校庆,我们庆典活动一切从简,就搞一场纪念大会,一场纯粹是由我们学校师生自编自演的晚会,再出一本校史。我们想通过这些活动,对前30年的办学经验、办学历史作一个总结,挖掘出一些值得我们继续发扬光大的大学精神,凝聚全校师生员工及广大校友的力量,谋划广财大未来30年的发展。

  不像人到三十而立,30年对于一所大学来说,只是它成长发展历史上短暂的时间段,还很年轻,还需要不断的积累、不断的总结。

  我觉得通过校庆更重要的是要谋划未来,这可以看作是我们这所大学能否真正成为名校的一个新起点。

  解密更名

  大学更名是中国特色

  南方日报:说到更名,广财大办学30年,却有20年的更名史,从广东商学院,到广东法商大学(筹)再到广东财经大学。大家很关心,为什么要改名?

  王华:老实说,包括教育界的专家一开始也问,你们干嘛要改名?广商不是挺好的吗。

  更名,必须得承认这是中国特色。确实,从我个人的内心来说,改不改名无所谓,关键是你的学校有没有名。世界上最有名的大学,加州理工学院、麻省理工学院,都叫学院。但是在中国不行,中国对大学、学院的定位、要求有相当的差异,教育部对大学的设置条件比学院要高得多。

  而且在社会公众的眼中,大学和学院的分量是不一样的,不管从官方也好从世俗也好,大学和学院给人的感觉的确不一样。

  南方日报:听说学校的更名充满曲折,今年初教育部投票时,只差了一票,差点落选?

  王华:确实,我们的更名路还是比较曲折的。这次专家投票,按理说要进入前百分之八十的行列,并且达到三分之二,也就是67票才算通过,我们恰好是66,进了前80%,却差了一票,生死未卜。

  当时我一听到这个消息,大脑一片空白。消息传回,学校很多老教师失声痛哭。更名是广商几代人的夙愿,为此付出了20年的努力。

  谈一票之差

  提高办学水平要长期努力

  南方日报:当时那一票主要差在哪里?后来又是怎么争取成功的?

  王华:之所以前20年更名一直不成功,说到底还是我们条件不够、“火候”没到。所以我们对照教育部更名规定,一条一条踏实地去落实、调整。紧赶慢赶,还是有个别条件建设指标差一点。

  广东省委、省政府给予我们很大支持,教育部也很重视。我们的人才培养模式和办学质量受到评估组专家的高度肯定。有专家提出,一个学校如果硬件上有不足的地方,可以很快地补上,而一个学校的办学水平要想提高,则需要长期的努力。

  南方日报:正式拿到一纸更名文件时,您一定百感交集吧?

  王华:正式拿到教育部通知是今年6月19日。这中间经过了非常难熬的5个月。听到这个消息时,我已经没有什么兴奋的了,所有的情绪起伏已经在这5个月中消解掉了,感觉很平淡。

  展望前景

  差异化发展确立特色学科

  南方日报:终于更名为大学,站在新的起点,您对学校未来发展有什么设想?

  王华:我们的目标就是要建设一所有特色、高水平的财经大学。人才培养模式继续更新,让社会认可、学生和家长满意。其次,学科建设水平、人才队伍建设都要上一个新台阶,我们下一个目标要争取拿到博士培养权,以此来带动整个学科的发展。

  在社会服务方面,我们和省国税局、地税局成立了广东省纳税研究中心,和广州市社科联成立了广州物流与电子商务协同发展中心,成立广东商学院香港正大公司微金融学院。我们现在还打算和广东省、广州市共同建立一个广东审计研究院,和广州各银行要成立科技金融研究院。

  南方日报:中国大学的竞争日趋白热化,与“985”、“211”院校相比,作为地方院校的广东财经大学似乎并不在同一“起跑线”上。您如何看待大学的竞争?

  王华:我们正在就广财大未来十年(2013-2023)的规划作全面的调研,找到我们真正能够长期发展的定位。我想,一所大学要在这么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必须要找到和其他学校差异化的地方,走特色发展之路。从广东省本身的情况来看,像中大、华工、暨大等学校,他们已经在相关学科领域中分别树立了各自的优势。如果我们再跟着他们走的话,一定是亦步亦趋,不会有什么突破。

  找准目标以后,就要进行资源配置,包括人力、财力等方面的配置,长期投入、扶持,真正形成学科特色。比如,金融方面,国家非常重视和提倡发展微金融和科技金融,我们要争取抢占先机;再比如,国民经济学中的国民幸福指数研究,法与经济交叉研究,还有宪法与行政法学,将加大港澳基本法研究,这在全国也是有特色的。

  寄语学生

  希望他们“财大”但不“气粗”

  南方日报:在今年6月毕业典礼上,面对即将走出校门的毕业生,您说:“一直感到惭愧的是,学校没有能够提供你们曾经期盼的、称心如意的学习生活条件”。大学校长对学生说“惭愧”,这样的情况不多见。

  王华:是的。尽管学校想方设法、竭尽全力筹资建学生宿舍楼改善同学们的生活条件,但之前欠账太多,正抓紧解决这方面的问题。其它欠缺的方面,比如说运动场所、教学空间,学生能享受到的空间远不充裕,感到对不起学生。

  有一点可以欣慰的方面是,我们的老师这个学期迁入新落成的院部教研办公楼,教师办公条件大为改善。为改善师生的教学办公条件,学校在北校区建设之初,就将改善教师办公条件的院部教研办公楼放在优先建设的位置。搬迁后,各院部将有独立的会议室,各教研室有独立办公室,两个教授拥有一间办公室,每位教师有一张办公台。

  南方日报:再过三个月,您任广财大校长就满五年了。五年里学校变化很大,期间,您最欣慰和最遗憾的事各是什么?

  王华:更名成功是最欣慰的一件事情,此外,争取到3个省级优势重点学科、拿到六个硕士点、取得4个专业学位的授权、改善了北校区的条件、让老师有地方休息了,这些事情都让我感到很欣慰。

  遗憾的事情也挺多的,现在我在职的时间有限,但是想做的事情却还有很多。我最大的遗憾是我们还没有博士培养权,具有大学精神内涵的文化还没有真正建起来,还要继续探索。

  南方日报:这几天,微博上热传一张学校北区建设规划图。师生们对此期待很大。

  王华:是的。北区是学校全力建设的新校区,靠近琶洲会展中心,占地373亩。目前教学楼、实验楼、研究生楼、院系办公楼都建好在使用了,图书馆还在建,估计年底能封顶,明年下半年能够投入使用。北区的田径运动场,估计明年也能完工。

  南方日报:您对学生有什么寄语与期待?

  王华:我曾经跟学生说过,希望他们以后能“财大”,但不“气粗”。我希望他们能成为“谦谦君子、窈窕淑女”,我们要培养的是绅士和淑女,我理解的绅士和淑女是有思想、有抱负、有担当,待人不卑不亢,大气宽广,有情商也有智商,特别是在情商的培育上是非常重要的。他们还应当是很有社会公德,而不能见利忘义。(采写 南方日报记者 雷雨 策划 统筹 陈枫)

【编辑:白琥】

>教育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