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高校的贪腐根源在教育行政化
近日有消息称,中国人民大学招生就业处处长蔡荣生持假护照从深圳闯关,欲“潜逃”时被警方截获,其已交代招生等问题涉案金额达数亿元。对此,人大回应称,蔡荣生确因涉嫌违法违纪正接受调查,但未透露调查原因。(《京华时报》11月28日)
这起案件,再次引发舆论对高校腐败的关注——近年来高校腐败频发,已然不是新闻,但“人大、招生、数亿金额”等字眼,还是令人震惊。公众不禁要追问:大学为何养出如此大的蛀虫?
对于人大这起事件,必须严肃处理。一方面,司法机关要进一步调查背后是否还有其他人员卷入其中;另一方面,要对以权钱交易进入人大的学生进行清退处理,并追究其背后所有当事人的责任。从本质上说,这就是高考作弊。只有严肃问责,才能起到震慑作用。近年来,一些教育腐败案件,有关部门考虑到涉及人太多、牵涉利益广泛,并没有一追到底,这其实助长了贪腐的气焰,也导致教育腐败越演越烈。
更深一层,还要分析高校腐败案频发的制度性原因。其实,对高校的腐败,有关部门早就有所警惕,先后出台了多个廉洁自律的规定,要求高校领导把好招生关、财务关、基建关和后勤关,但腐败还是前赴后继,原因在于依照目前的高校行政管理体系,行政权力缺乏有效监督。真要治理高校腐败,必须推进现代学校制度建设。
现代大学制度的基本要求应该是独立、自主办学,但与此同时,为保障大学用好自主权,应该限制行政权,实行行政权、教育权和学术权分离。在国外,大学普遍实行现代学校制度,校长无法干涉学校的招生事务,一旦干涉,不但会遭到教授会的反对,还可能被选任校长的大学理事会罢免——在现代大学制度中,校长不是官员,必须对师生负责,而且在校内只执行行政权,为教师、学生服务。
我国的大学却没有建立起现代学校制度,学校往往不是教育家办校而是行政治校,对外,大学没有办学自主权,校长由行政部门任命,有行政级别;对内,校领导拥有说一不二的权力,可动用行政权干涉教育和学术事务。在这种学校管理制度之下,招生、基建、财务、后勤等关键利益领域发生贪腐,也就可想而知——很多人还把大学当作象牙塔,其实早已过时,现今的不少大学早就被官商风气包围。某种程度说,官学通吃已成为高校的普遍现象,有的高校领导既是高官又是“著名学者”、教育家、企业家(涉足校产),多重身份,什么好处都占。
近年来,我国开始推进落实和扩大学校的自主权,包括试点高校自主招生,这一改革的方向无疑是正确的,但是,在落实学校自主权过程中,原有的高校治理结构并没有打破,依旧实行行政治理,这种半吊子改革,也为贪腐制造了空间。此次人大曝出的招生腐败,据报道就发生在自主招生、提前录取中。值得警惕的是,有人据此反对高校推进自主招生改革,但显然反错了地方。目前的贪腐根源在教育行政化,学校行政权力不受监督,必须深入推进改革,推进教育去行政化,这就包括学校外部的去行政化,落实学校的办学自主权。不推进教育去行政化,维持行政治校的格局,贪腐不可能得到治理。(熊丙奇)
(作者为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