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国内“逃课神器”网络走红 代上课一节需付20元

2013年12月07日 14:49 来源:中国广播网 参与互动(0)

  据中国之声《全球华语广播网》报道,最近,有一款逃课软件在网上蹿红。这款软件是专门为大四学生设计的APP软件——只要在手机上发布课程名、时间和补偿条件,不出1个小时,就会有低年级同学主动联系你,愿意替你“代课”。这款软件的名字叫“超级逃课助手”,也被网友称为“逃课神器”。

  有学生透露,一般行情是代上一节课20元,如果想要课堂笔记,还要再加10元辛苦费。而且,这付款的方式也“与时俱进”,可以现金交易,还可以用支付宝付款。还有人专门印制卡片招揽“生意”,比如:本人长期代人上课,经验丰富,单人或多人均可。

  如今,“大四空巢”的现象逐渐升级,有需求所以才有市场。还有不少大四学生无奈地表示,如今面对求职、考研等种种压力,他们不得不向现实低头。不过,也有观点认为,“逃课神器”折射出的是畸形的校园生态,不管是学生还是学校,都应该反思。

  国外高校学生们如何看待“逃课”?

  >>日本:逃课影响找工作

  旅日华人唐辛子透露,日本高校也有较为严重的逃课现象。

  日本大学生逃课比较严重,上大学以后就觉得松了一口气,很多人就开始玩了。日本的管理现在都是联网的,一个网络的管理系统,但是尽管如此还是有可能被漏掉,比方说大学原始的方法就是上课点名,如果缺课,根据缺课程度给成绩,影响到毕业证。所以这一点对学生会有一些约束力,现在大学生在就职的时候,也要看出勤率,平时在学校里面,因为这关系到一个人对于学习的态度,有的学生希望将来要有个好的工作,他也就注意到这方面,尽可能不逃课。

  为了保证出勤率,日本甚至发明了指纹认证打卡器,不过,由于有争议,推广起来并不容易。

  2008年,日本日历制作所发明了一个指纹认证打卡,学生开始去上课的时候,要把自己的指纹放在指纹认证装置上按一下,所以也不能找人代替上课。这个管理方法很有效,但是目前也并没有完全推广,因为日本人讲究人权,要推广花费时间很长。

  >>美国:逃课影响教授写推荐信

  美国当地留学的李玚透露,美国学生逃课的现象很少,因为从个人发展来看,逃课很不划算。

  美国的大学生在本科阶段逃课的情况比较少,第一,课堂是评分机制,学生平时在课堂中的活跃程度与老师的互动程度,就包括了学生的出勤率。而且招工用人单位或一些教授,会把这个分数当做一个非常重要的参考,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就是推介信,学生不管是上学、继续升学还是找工作,教授的推介信可以帮他非常大的忙。所以对于学生来说逃课确实是不划算,好象说你前面每一步都要走好,日后的路才会走的很好。

  而即使在主观上,美国的大学生也不怎么倾向于逃课。

  学生大部分都是根据个人的兴趣或对于未来职业规划来选择专业,选修课可以根据个人兴趣选择,所以说学生主观上需要学习这些知识。所以美国学校学生逃课的现象很少。

  >>澳大利亚:逃课为打工

  《全球华语广播网》澳大利亚观察员胡方说,逃课现象当地也有,不过,很大一部分原因不是玩、不是找工作,而是打工。

  澳大利亚学生有非常大的一部分比例原因是为了要打工,因为在澳大利亚大学生很大一部分已经经济独立了,为了能够继续自己的学业,为了自己的生活能够维持下去,他们不得不要在课余时间甚至是上课时间,用打工的方式来赚足自己的生活费。

  而澳大利亚大学老师使用的防止学生逃课的方式就是上课点名,部分学校设置了刷卡系统,对于学校老师过分的关注学生出勤率,澳大利亚大学生也颇有微辞。

  而对于在澳大利亚占非常大比例的国际留学生来说,治理逃课还有一个狠招,那就是报到移民局。

  由于澳大利亚的学生签证上有明确一条,就是平时的上课出勤率必须达到80%或以上,低于这个比例,学校有权把这个学生的名字通报到移民局,移民局会酌情作出对这个学生签证不利的处理,甚至是取消这个学生的学生签证,让他在学生签证取消之后28天的时间之内,离开澳大利亚。这种拿学生签证进行开刀的防范学生逃课方法很具有威慑力,导致了很多国际留学生轻易不敢逃课。

【编辑:燕磊】

>教育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