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评论:课业负担排名能否成功减负

2013年12月11日 13:45 来源:华西都市报 参与互动(0)

  备受关注的《小学减负十条规定》,经过国务院同意后,将于近期印发。规定明确,明年将对各省所有地市学生课业负担进行量化排名,并把监测结果向社会公布。(12月10日《京华时报》)

  章中林:教育部下决心建立课业负担量化排名,不但能够监督学校和地方减负政策的执行情况,还能够使全国形成一盘棋,在各省市、各地区打造一个比较的坐标,给那些学业负担重的地方制造压力,于形成上下互动,全民参与的减负局面或有着积极的作用。

  周子恒:平时的考试可以减少,学校布置的作业也容易减量,但终究升学考试还在那里,优质教育资源的录取分数线摆在那里。为了让孩子在升学路中不输在起跑线上,家长们也会将五花八门的辅导课、补习班,填鸭式地塞进孩子们的课余生活中。正因如此,校内减负,校外增负,学生的压力或并不会有实质性的改变。

  陈德沛:另外,从“课业负担排名”的制度本身分析,其中未尽完善、值得商榷之处也随处可见——假如课业负担过重的地区其升学率却靠前,该处罚还是奖励?是有功还是有过?以上问题不厘清,就算“课业负担排名”制度更细致,监管手段更严厉,最终的排名很可能就看各地的“包装”或制度监管者的主观判断了,而学校和老师也可能避重就轻,将显性的作业变成隐性负担放在学生头上。

【编辑:吴涛】

>教育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