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避开“人情分”才能评好“教学型教授”

2013年12月13日 13:19 来源:齐鲁晚报 参与互动(0)

  “教书再好也难评教授”的尴尬在山东工商学院也许会有所改变,该校近日出台《教学型教授、副教授聘任办法》,在职称评定中单列指标,给教学成绩出众的教师提供了职称晋升的新通道。

  当前高校里“流行”的职称评定体制,虽包括了论文、著作、研究项目以及教学成果等多方面指标,但科研成果才是最主要的,因此许多高校教师为了职称晋升,都忙着写论文、出专著、搞项目,原本非常重要的课堂教学却受到轻视,这也就出现了“教授不教学”的怪现状。

  前不久有媒体报道称,国内一所重点大学某学院的执行院长,没教过一天课却评上了教授。而像上海交通大学宴才宏那样教学非常优秀,为师生认可但却缺少科研论文的老师,终其一生,却还是个讲师。出现如此强烈的反差,让人唏嘘不已。

  对于高校而言,科研任务确实很重要,但教书育人的职责同样不可或缺,“教学型”职称的评定标准,相当于“两条腿走路”。如果能够切实发挥作用,无疑会给一些在教学方面取得优秀成绩的教师拓宽了发展空间,使他们能够沉下心来传道授业。

  当然,只重科研成果不看教学效果是过于死板,但只看教学效果而不看科研成果又难保公平,毕竟科研水平对于高校教师来说还是相当重要的。就目前的职称评定工作而言,如何判断是否“教学成绩出众”还缺少具体的衡量标准,科研与教学究竟各占怎样的比重,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不能单靠下发一两个文件,更不可能一劳永逸。

  此外,评委们也应该多走进课堂,听听这些参与一线教学的老师讲课,了解一下学生的反映,以更加公开的方式来保证“教学型教授”评定的公平性。否则的话,任由潜规则横行,论人情走关系成了惯例,再好的政策,再细的标准,也都是走过场。

  据了解,高校开评“教学型教授”在武汉大学等省外高校已经存在了很多年,但省内高校还不多见,希望这样的尝试能够给一些高校单一僵化的职称评定体系带来些许新风,让职称晋升真正做到唯才是举。(刘海鹏)

【编辑:杜雯雯】

>教育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