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羊城晚报:自主招生的疗伤效应不能止于“人大”

2013年12月23日 15:04 来源:羊城晚报 参与互动(0)

  22日上午,清华大学牵头的自主招生“华约”联盟,发布了2014年招生联合公告。不过,从2011年起即加入“华约”的中国人民大学,未出现在公告名单中,“华约”7校联盟随之缩减为6校。人大招办对外回复称,人大决定2014年自主选拔录取招生暂缓一年。(见今日本报A8版)

  人大暂停自招一年,显然与该校招生就业处处长蔡荣生被调查,以及网上曝光的各种人大自招黑幕紧密相关。而且,这或许不是人大的主动作为,极有可能是来自教育部门的“惩戒”。相当程度上,这意味着高校自主招生已经引入“进退制”——如果某高校自招中有问题,将给予类似“红黄牌”的警告,甚至暂停其自招权力。人大暂停自主招生,因此不只是对一所学校的惩处,更是一种制度的尝试。

  一个点招名额100万元、11岁“富二代”自招进人大……诸如此类的腐败传闻,曾让取消高校自主招生的呼声一时甚嚣尘上——虽然现在被曝光的只是人大一家,公众却在推测,这种腐败现象或许不是孤例。但是理性告诉我们,高校自主招生既是国外高校普遍采用的“好经”,也是我国教育改革的大势所趋,不应该走回头路。关键是,要进一步推进教育改革,确保自主招生公平公正。

  所以,对于今后的自主招生,公众不仅关注出了事的人大如何被暂停,更关注没出事或者说暂时没出事的其他高校,又将做出哪些清晰可见的改变?很可惜,相比之前不绝于耳的改革传闻,真实的高校自招公告,似乎让人看不到太大的变化。换言之,如果其他高校也有一个“蔡荣生”,而且他胆子足够大,今后完全可以接着干蔡荣生曾经干过的事情。

  这无疑是一件很遗憾的事情,因为除了被曝光的人大之外,其他高校似乎并未被真正触动;人大自招丑闻的曝光只是被就事论事地处理,而未能助推其他高校对自招制度的主动改进。试问,有几所高校成立了由教授组成的招生委员会?招哪个不招哪个,是招生处的官员说了算,还是教授们说了算?还有,自招对农村学生不公平的问题,自招用笔试日“撞车”限制考生多报的问题等等,是否仍在让舆论放空炮?

  要遏制自招腐败,招生信息的透明公开非常关键。录取了谁,详细分数是多少,是不是自主招生,有没有高考加分,志愿填报情况怎样,被录取到哪个专业,都应在统一网站上第一时间公布。可至少到目前为止,高校在这方面的表现仍比较参差。扯得更远些,比如建立现代大学制度,破除高校行政化和产业化,就更看不到改革风暴即将掀起的迹象了。

  人大自招腐败丑闻的“蝴蝶”扇动着翅膀,进而掀起高校改革的滔天巨浪,这是公众所真正期待的。所以,自招丑闻的疗伤效应不应该止于人大——人大被暂停自招一年之外,其他高校也该拿出实际的改革动作来,而不能无动于衷地继续旧制。这既是自证清白的需要,更是避免重蹈覆辙的必须。当然,我们同样不愿看到的是,人大的自主招生出了问题,结果成为高校自主招生探索的“滑铁卢”。(盛 翔)

【编辑:吴涛】

>教育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