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海归在国内被“神化” 用人政策急需建立退出机制

2013年12月24日 08:59 来源:中国青年报 参与互动(0)

  管敏鑫被解聘事件尚未尘埃落定。有人说,其最终结果取决于浙江大学领导如何看待这件事,是更关注4年聘期未到却被解聘的显性事实,还是更看重海归土鳖利益冲突的隐性事实?前者被一些人解读为国际规则、程序正义,甚至上升到诚信高度,后者则被另一些人称之为“现实考虑”。

  作为最先报道此事的记者,我和管敏鑫一共面谈了3次。

  当被问及“回国之前是否预料到会发生这样的事情”时,管敏鑫原本平和的声调一下子提高了。

  “哪有预料到,预料到我肯定就不会回来了!”

  随后,他向我讲述了事发后他内心的苦闷。从最初背着妻子把合同签下来,到朋友知悉后骂他“脑子有病”,他说从不后悔。“我很早就拿到绿卡,却从未加入过美国国籍,宣誓效忠我做不到。没想到我怀着一腔热血全职回来,却……”如今,他称自己已经没了退路,奋斗多年拿到的美国“终身教职”职称,由于全职回国的举动,已被其在美高校官网上的“兼职教授”所替换。

  近来,有关海归造假的报道屡见不鲜,有一种是公众很难关注到的“归国”造假,即一些承诺全职回国的海外人才,却最终只能“兼职”回国,常年不见人影。这也被一些媒体戏称为“海鬼”。

  现在看来,管敏鑫的“苦闷”恰恰是海归尤其是海外高层次人才被“鬼化”的结果。而深层次折射出的,则是近年来一些海归在国内被“神化”的结果。

  如今,放眼全国,不少省市在遴选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时常常打着奖励百万元的旗号;而另一方面,在高校以及科研院所里,那些此前被院士、长江学者“垄断”的学术领域,因为海外高层次人才的引进而被打破,有的甚至要为他们“让贤”。由此也引发了土鳖或是老海归的质疑,“他们真的有这么牛吗?”

  遗憾的是,目前为止,都未曾有一个令人信服的说法来回答这一问题。至少,在管敏鑫事件中,浙江大学给出的解释尚难以服众。

  这要归咎于当下仍未建立退出机制的海归用人政策。在只引不退的情况下,一方面我们在造神,他们头顶光环手拿巨薪,却在国内赚足名气,分完科研经费蛋糕后,又归海了事,使那些在国内打拼多年的本土人才在政策上受到“冷落”;另一方面,我们又养了一些“鬼”,他们在履历上巧施障眼法,坏了一锅汤,使真正的海归无法发挥作用。如此无章可循,久而久之,当我们再分辨一个海归是“神”还是“鬼”时,都很费劲。

  回到管敏鑫事件,目前人们猜疑最多的是,这一不符合“国际规则”的解聘程序,究竟和海归土鳖之争有没有直接关系?如果有,其“退出”方式就成了一个活生生的负面案例。

  诚然,海归被“鬼化”,被“神化”都事出有因,但这不能成为海归土鳖彼此厮杀内斗的托辞,正如一位接受媒体采访的教授所言,“时不时拿出来闹一闹,把其中一拨人闹下来,问题就解决了?”

  管敏鑫走后应怎样?

  这更是需要深思的问题。

【编辑:马婷婷】

>教育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