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记者调查:乡村教师“超编”学校为何还“缺人”

2014年01月07日 09:34 来源:光明日报 参与互动(0)

  最近,记者走访浙江省一些县(市、区)镇农村学校的时候,经常听校长们抱怨“学校发展的瓶颈是缺教师”。但是,当我们带着这一疑问向当地教育行政部门求证时,得到的回答大多类似:就全县来说,我们不缺教师,甚至,我们的教师超编;但是具体到学校,缺教师却也是事实存在。

  既然“超编”,何来“缺人”?这个悖论为何存在?为了求治这一影响农村学校师资队伍建设质量的顽疾,记者展开了调查。

  乡村教师负担有多重?

  记者在采访时,听到许多乡村老师反映教授课业的负担过重。

  在绍兴某镇的一所中心小学,大多数教师每周的课时都在15节以上,多的达到20节,许多老师都说自己课业压力过重。记者原以为这是编制不足所引起的,但在学校任教的李老师却介绍说:“学校有1000多名学生,按照每25名学生配一位教师。学校不但配足了教师,有的完全小学甚至还超编。”

  既然超编,为何教师的负担如此重?走访之后,记者才发现该学校的50人编制还包括在职的食堂职工,以及各完全小学的教师。这所镇中心小学目前有3个完小,学生数最少的不到100人,平均下来每个年级也就十几人。但由于按照规定,完小需6个年级齐全,不能办复式班。而且,这些完小大多地处偏远,教师们都不愿意去,中心学校就规定,要求确保每个完小有10个编制。如此,3个完小就占掉了30个编制,剩下的20个编制就放在镇中心小学。

  镇中心小学的学生人数超过3个完小的总人数,但教师总数却还要少10人。这样一来,镇中心小学的教学压力就大增,原来实行小班化教学,现在只好大量并班,学生数又回到了每班50人以上。而完小虽然增加了教师编制,但要开足开齐所有课程,一些教师还是要身兼很多课程,他们的负担也没有轻下来。

  “超编”为何难改“缺人”窘境?

  “超编”指农村学校实际拥有编制的人数数额大于依法核定的人员数额,教师编制的不合理是导致超编的一大因素。据了解,我国现行的中小学教师编制标准还是10多年前制定的,其中城市、县镇和农村分别规定小学生师比为19∶1、21∶1和23∶1,初中则为13.5∶1、16∶1和18∶1。这一编制标准,与目前我国广大农村地区的实际情况并不完全相符。因为一些农村地广人稀、生源分散、当地的学校规模较小、成班率低,而当这一编制标准落实到每一所乡村学校时,老师编制数将会受到在校学生数量的影响,学生少,编制就少,结果学校里的基本教育教学需求也难以得到满足。

  淳安是浙江省面积最大的山区县,只有四五十名学生的完小至少有七八所,这些完小并不与中心校捆绑在一起统一核算教师编制。“如果按照23∶1的生师比,那么这些学校只能配两名教师。但为保证它们也能开足开齐课程,教育局规定每校起码得配8~10个教师编制。”该县教育局副局长管社平说,即便这样,一些完小还存在语数包班教学的现象,教师的负担依然很重。据管社平估计,淳安目前中小学教师超编数大概在400人左右,而这些超编的名额主要就用于农村学校。

  农村学校缺教师,主要是结构性缺失,比如一些村小,只有几十个学生,甚至只有十几个人,由于学校办学规模较小,从生师比来看是不缺教师的,但是一具体到学科,就缺教师了,有些学校甚至美术、音乐、体育等学科连一名教师都没有。

  虽然增加了编制,但对于距淳安县城近50公里的龙泉完小来说,依然还有问题。这是个典型的袖珍学校,全校6个年级一共37名孩子、9名教师。“2012年以前,像音乐、美术、体育、科学等所有小学科教师,我们都缺。”龙泉完小校长洪运汉告诉记者,为达到“开齐开足”所有课程的要求,每名教师不得不身兼数课。但没有专任教师执教,音乐课几乎成了歌曲欣赏课,而体育课则变成了做操课或跑步课。

  区域联盟是否能成破解良方?

  “超编”与“缺人”两者交织重叠、互为因果,恶性循环。要如何破解农村学校“缺人”的难题?

  采访中,有教师认为,10多年前出台的生师比规定没有考虑到后来实施的新课程改革,小学增设的英语课、体育课时数增加以及中小学加强网络教育、远程教育、多媒体教学,还有农村学校自然小班化等因素。因此,单纯用原有的编制标准来配备教师,显然无法满足学校正常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的需要。也有教师建议重新审视教师编制配备,从地区、学校的实际出发,来制定合理的教师编制标准,并及时、有序地进行编补,希望城乡倒挂的编制标准向农村倾斜,适当放宽农村地区的编制标准,最好能结合班比和学科教师配比来制定标准。

  现阶段,一些地区也在尝试调配各种资源,在县域内寻找快速破解的良方。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淳安县把所有的农村初中和小学组建成11个区域联盟。通过一所教育资源相对优质的乡镇学校作为带头学校,实现联盟学校资源共享。联盟内学校教师开展走校上课,以解决优质教师缺乏、学科师资不平衡、教师职业倦怠等问题。例如龙泉完小所在的姜家镇小学联盟,现有学校9所。而姜家镇中心小学副校长方秀英就被派到龙泉完小,去给那里的学生每周上一次音乐课。(通讯员 王 东 严蓓蓓 记者 严红枫)

【编辑:王硕】

>教育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