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南方日报:以零容忍态度整饬招考作弊

2014年01月14日 10:41 来源:南方日报 参与互动(0)

  在今年刚刚结束的硕士研究生全国统一考试中,央视暗访曝光了哈尔滨理工大学考点作弊事件。目前,黑龙江省已派驻工作组进行专案调查,教育部已派出工作组进行专项督查。

  作为选拔和培养人才的重要形式,不管是招生考试还是就业考试,无论是资格考试还是评级考试,核心价值取向都是公平公正。这关系到广大考生的根本利益,关系到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然而,在某些地方、某些领域,考试与利益、生意还是勾结在了一起,一些考生考试作弊,一些商家赚取黑心钱,一些考试组织者为了获取私利,殊途同归的都是践踏公平。今年的哈理工作弊事件是如此,去年的湖北钟祥高考舞弊事件、前年的河南开封高考替考事件同样如此。对于这条作弊利益链上的每个人来说,考试已经沦为交易敛财的平台和筹码。但在这条利益链之外,对于其他大部分考生而言,却是一种公平权利的剥夺;对于更多诚信坚守者而言,却是一种价值理念的破坏。

  为了捍卫社会公平公正,必须下大力气、以零容忍的态度整饬招考作弊。考试作弊是一个多方面因素共同参与的结果,“零容忍”就要精准到利益链上的每一环。既要查找出作弊的考生,严格按照考试纪律予以严惩,也要严厉打击非法生产、销售作弊器材的不法经营者。但更重要的是,要把考试“掮客”和“保护伞”挖出来。这才是“零容忍”的真正要义。在哈理工作弊事件中,“掮客”毫无疑问就是所谓的“培训机构”——“培训”即为教你如何作弊,“保过”即为让你付出高额费用。那么,“保护伞”是何方神圣?为什么哈理工会违规与社会机构发生业务联系?为什么招生教师会出现在培训机构现场接受报名?考题是被谁泄漏的?答案是从何而来的?考场内为何考纪不严?培训机构花费巨资用来“打理”的人又是谁?只有调查清楚这些问题,招考作弊的“终极大BOSS”才能浮出水面,“零容忍”才是实至名归。

  教育部目前作出了“绝不姑息”的回应,黑龙江省调查组也表示将把调查重点放在查源头、查涉及考生范围、查考试过程和追究责任等四个方面,并且已经停止哈理工MBA中心2015年招生组织工作。不难看出,这起招考作弊事件正朝着“零容忍”的方向发展。但与此同时,我们也要思考如何杜绝类似事件的再发生。尽管各级主管部门对作弊行为打击呈高压态势,作弊事件还是层出不穷,一方面是作弊设备的高科技含量不断增加,加大了侦破的难度;另一方面是在暴利的诱惑下,加之违法成本低,铤而走险的还大有人在。然而,各类作弊事件总有一个不变的共性,那就是存在一个利益链。因此,整饬招考作弊关键是击溃利益链。而在这条利益链上,最关键的还是考试组织者和监管者。倘若考试不泄题、监管够严格,即便考生想作弊、设备够先进,作弊的行为结果也不会发生。而要做到这一点,还是一个权力限制和问责的问题。如果招考成了一个部门或少数领导不受约束的权力,指望他们没有私利和利益不可能,指望他们完全自律和约束不可行,考试的公平性必将岌岌可危。

  不仅哈理工作弊事件中存在着利益链,中国人民大学爆出的招生腐败案中同样存在着类似的利益链。同样都涉及内外勾结和权钱交易,原因却都是没有“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牢笼中”。从这个意义上说,零容忍实质上要对权力不受监管零容忍。(丁建庭)

【编辑:吴涛】

>教育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